[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尾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3473.7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5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厚;王小辉;王建平;曹杨;王卿海;束照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赵景平,李轩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门控 系统 | ||
1.一种电动尾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控制器、尾门控制装置、脚踢传感器和三极管,所述车身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脚踢传感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车身控制器还通过CAN总线与所述尾门控制装置相连;
所述脚踢传感器检测到脚踢动作时输出高电平使所述三极管导通,所述车身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通过CAN总线向所述尾门控制装置发送包含开启尾门指令的CAN报文;所述尾门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CAN报文后控制尾门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尾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尾门控制系统还包括:
上拉电阻,串联在所述车身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用于保护所述车身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尾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尾门控制系统还包括:
发射极电阻,串联在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地之间,用于保护所述三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尾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拉电阻集成在所述车身控制器中,所述上拉电阻的一端接高电平,所述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车身控制器的输入端;
所述三极管和所述发射极电阻集成在所述脚踢传感器中,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车身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发射极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发射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尾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尾门控制系统还包括:
尾门开关,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另一端接地,用于在闭合时向所述车身控制器发送低电平信号,以使所述车身控制器向所述尾门控制装置发送包含开启尾门指令的CAN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尾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控制装置包括:
尾门控制模块、驱动电机和尾门锁,所述尾门控制模块通过CAN总线与所述车身控制器相连,所述尾门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所述尾门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尾门锁相连;
所述尾门控制模块接收到包含开启尾门指令的CAN报文后,控制所述尾门锁解锁,然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打开尾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尾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尾门控制系统还包括:
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控制模块和智能钥匙,所述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控制模块集成在所述车身控制器中,所述智能钥匙与所述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控制模块无线连接;
所述车身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后向所述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控制模块发送触发信号,所述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发送低频信号给所述智能钥匙,所述智能钥匙在接收到所述低频信号后将智能钥匙自身信息进行编码发送给所述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控制模块进行钥匙认证,所述车身控制器在钥匙认证成功后向所述尾门控制装置发送开启尾门请求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尾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踢传感器设置在汽车后保险杠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尾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尾门控制系统还包括:
提示器,与所述尾门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尾门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尾门锁解锁后,控制所述提示器进行已解锁提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尾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器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
指示灯、喇叭和蜂鸣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347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