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截水廊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6818.1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7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润杰;刘得俊;郭凯先;黄佳盛;严尚福;张燕宁;杨占云;贾海峰;贾海博;张金旭;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省水利水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4/14 | 分类号: | B01D24/14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1 | 代理人: | 康潇 |
地址: | 810000***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廊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截水廊道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截水廊道结构。
背景技术
截水廊道是一种从含水的土壤中汲取水分的一种装置,是水体净化处理的一种有效途径。传统截水廊道一般通过反滤层的净化作用使其出水水质达标,然而仅仅依靠反滤层的净化来让水质达标,则需要有较大的滤层厚度,这将大大提高截水廊道建设成本,并且导致出水速度过慢,经济效益低。毛细透排水带巧妙利用大自然原有的四种物理现象——毛细管力、虹吸力、表面张力和重力主动式吸水,广泛用于地下工程防排水项目具有一定的滤水能力。因此,通过使用新型毛细透排水带渗水材料可在保持水质达标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反滤层厚度具有较高的经济合理性,此方法关键技术是通过使用毛细透排水带材料,对进入截水廊道的河道水进行过滤,降低河道水的浑浊度和泥沙含量,从而提高截水廊道出水水质。具体工作原理是:毛细透排水带吸水面产生“毛细现象”迫使水流由下往上倒吸进入毛细导管内,而被水流夹带的细小颗粒将因“重力”作用自行向下沉淀,形成水土分离并采用“裂缝”防堵塞的原理设计出以无数条宽0.3mm连续细长的吸水沟槽结构,以“裂缝”收集水的方式,较个别分离孔洞设计更不易堵塞。目前已经有很多的截水廊道,但是这些截水廊道的工作效率由于受制于毛细管的接触面积太小,导致工作效率普遍不高,因此一些致力于此的工作人员希望有一种新的截水廊道,在不增大直径的条件下增大截水性能,从而更好的进行截水和净化水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截水廊道结构,解决了目前的截水廊道因为毛细管的接触面积太小导致的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设置一个蓄水池,在蓄水池的底端铺设底滤层,在底滤层中埋设集水廊管,在底滤层的顶端分别铺设厚度相同但粒度不同的第一反滤层、第二反滤层和第三反滤层过滤水体,在集水廊管的顶端导通连接一个集水板嵌入三个反滤层中集水板中含有毛细管和导水缝隙,将三个反滤层中的水分通过毛细吸管原理通过导水缝隙和毛细管导入集水廊管中,如此就增大了接触面积,提高的反滤的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截水廊道结构,包括蓄水池、集水廊管和集水板,所述蓄水池是一个敞口矩形腔体,所述蓄水池的底端至顶端依次设置有底滤层、第一反滤层、第二反滤层、第三反滤层和水层,所述底滤层中埋敷设有若干所述集水廊管,所述集水廊管的两端贯穿所述蓄水池的侧壁,所述集水廊管的顶端垂直固定设有所述集水板,所述集水板垂直穿插于所述第一反滤层、所述第二反滤层和所述第三反滤层的中部,所述集水板中包含有若干互相平行的毛细管道,若干所述毛细管道的边侧均设有导水缝隙,若干所述毛细管道的底端均导通连接所述集水廊管的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反滤层、所述第二反滤层和所述第三反滤层的厚度相同,三者均为二十公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反滤层、所述第二反滤层和所述第三反滤层中种的滤料直径依次变小,其中所述第一反滤层的直径是五十至六十毫米,所述第二反滤层的直径是二十至四十毫米,所述第三反滤层的直径是二毫米至四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毛细管道的直径是一毫米,所述导水缝隙的宽度是零点三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水廊管的直径是五十至七十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水池中的若干所述集水廊管之间互相平行且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溢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简单,解决了目前的截水廊道因为毛细管的接触面积太小导致的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设置一个蓄水池,在蓄水池的底端铺设底滤层,在底滤层中埋设集水廊管,在底滤层的顶端分别铺设厚度相同但粒度不同的第一反滤层、第二反滤层和第三反滤层过滤水体,在集水廊管的顶端导通连接一个集水板嵌入三个反滤层中,集水板中含有毛细管道和导水缝隙,毛细管道和导水缝隙通过毛细吸管原理将三个反滤层中的水分汇集并导入集水廊管中,集水板以及导水缝隙的设置增大了集水廊管和三反滤层接触面积,提高的反滤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水板和集水廊管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省水利水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青海省水利水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68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反冲洗功能的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压滤机自清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