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类收集昆虫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2741.2 | 申请日: | 2017-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1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谢永辉;杨永平;欧阳进;张宝鑫;徐兴阳;端永明;张永贵;李杰;许东亚;李美燕;杨正权;张俊文;杨家明;方正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1/06 | 分类号: | A01M1/06;B07B4/08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蒋文睿 |
地址: | 65005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类 收集 昆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集装置,特别是一种分类收集昆虫的装置,属于生物捕捉用具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化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需要对昆虫样本进行采集,从而发掘其对人类有益的一面,同时寻找避免其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方法。现有的昆虫采集装置由于结构原因,只能对某一区域内的昆虫同时进行采集,然后再到实验室进行分类。这样不仅要耗费大量时间及人力对昆虫进行分类,而且还容易对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对后续研究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昆虫收集装置由于结构原因,捕捉后还需要进行人工分类,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损伤虫体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类收集昆虫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分类收集昆虫的装置,包括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由多个首尾活动连接的内设空腔的分段筒组成,筒体上间隔设有孔径不同的多个滤网,筒体顶端及末端分别设有上、下通孔,上、下通孔分别连接有上、下软管,上软管的外端口为入口,下软管的外端连接气囊或气嘴,以便通过气囊或气嘴使筒体内、上软管形成负压后,将昆虫经上软管吸入筒体内,然后经由不同孔径的滤网,逐级筛选出大、中、小不同体型种类的昆虫,实现昆虫的分类收集。
所述多个分段筒的上、下端均带敞口,其中,有的分段筒内设有空腔,有的分段筒内设有空腔和滤网,以便设有空腔的分段筒与设有空腔和滤网的分段筒连接后组成一类昆虫的收集过滤筒,之后再组合成多类昆虫的收集、过滤筒。
所述两两分段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大小头插接完成活动连接,以便根据需要加长或缩短筒体。
所述间隔设于筒体上的多个滤网,其孔径自入口到出口逐渐减小,以便自入口到出口逐渐过滤大、中、小不同体型种类的昆虫,完成不同种类昆虫的分类收集。
所述筒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多边形,滤网设为与筒体横截面相适应的圆形或者多边形,并水平设于筒体中。
所述最上端的分段筒上端设有其上带通孔的水平封板或者上盖,通孔与上软管相连。
所述最下端的分段筒下端设有其上带通孔的水平封板或者下盖,通孔与下软管相连。
所述最下端的分段筒下端的水平封板或者下盖的通孔上设有筛网,该筛网的孔径小于其它滤网的孔径,以通过该筛网对杂质进行过滤,防止杂质进入气囊或气嘴中而造成堵塞。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及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将某一区域内的昆虫吸入筒体,然后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依次进行大、中、小不同体型种类昆虫的筛分,使大、中、小体型种类的昆虫分类存储在对应的分段筒内。让实验人员无需再对昆虫进行分类,直接提取昆虫即可,且不会对虫体造成任何损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效果明显。实为一理想的昆虫收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由多个首尾活动连接的内设空腔的分段筒3组成,筒体1上间隔设有孔径不同的多个滤网2,筒体1顶端及末端分别设有上通孔5、下通孔8,上通孔5下通孔8分别连接有上软管6、下软管10,上软管6的外端口为入口,下软管10的外端连接气囊或气嘴,多个分段筒3的上、下端均带敞口,其中,有的分段筒3内仅设有空腔,而有的分段筒内设有空腔和滤网2,两两分段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间隔设于筒体上的多个滤网2,其孔径自入口到出口逐渐减小,筒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滤网2设为与筒体横截面相适应的圆形,并水平设于筒体1中,最上端的分段筒上端设有其上带上通孔5的上盖4,上通孔5与上软管6相连,最下端的分段筒下端设有其上带下通孔8的下盖9,下通孔8与下软管10相连,最下端的分段筒下端的下盖9的下通孔8上设有筛网7,该筛网7的孔径小于其它滤网的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27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虫用植物保护装置
- 下一篇:捕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