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驱动轴密封防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1486.X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4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肖能;莫风芝;冉文明;周文;杜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9 | 分类号: | F16H57/029;F16J15/328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50123 | 代理人: | 何杰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密封 防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动轴密封防尘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驱动轴与变速器油封通过油封衬套及防尘盖的密封实现防止变速器油渗漏的目的,而现在普遍采用的结构是防尘盖压装在油封配合面上,防尘盖与油封配合面过盈配合,压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划伤油封配合面现象,造成油封配合面失去密封效果;在压装过程中,由于防尘盖在油封衬套上面缺少限位,装配时磕碰会导致防尘盖出现轴向位移,失去防尘效果,造成变速器漏油;同时,防尘盖上设置有筒形部,装配时油封伸入筒形部容易挤压、损坏油封,造成变速器漏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驱动轴密封防尘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驱动轴密封防尘结构,包括驱动轴、油封、油封衬套以及防尘盖,所述驱动轴外面套有所述油封衬套,所述油封衬套外面套有所述油封和所述防尘盖,所述油封衬套的外环面上与所述油封相配合的部分为油封配合面,所述防尘盖位于所述油封右侧,作为改进的,所述油封衬套右部的外环面上设有与所述油封衬套同轴的第一环形台阶,所述第一环形台阶的直径大于所述油封配合面的直径,所述防尘盖套在所述第一环形台阶上。
进一步,所述油封衬套上位于所述防尘盖的右侧设有与所述油封衬套同轴的第二环形台阶,所述第二环形台阶的直径大于所述防尘盖的内径。
进一步,所述防尘盖上设有由所述防尘盖的盖沿向左延伸的筒形部,所述油封的右端伸入所述筒形部内,所述筒形部左端的开口为从右至左内径逐渐增大的喇叭形开口。
进一步,所述油封与所述油封配合面之间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环形台阶,可以解决在防尘盖的压装过程中容易划伤油封配合面的问题,避免失去密封效果,通过设置第二环形台阶,对防尘盖进行限位,可以避免装配过程中因为油封与防尘盖的磕碰,使防尘盖产生轴向位移而失去密封效果,防尘盖的筒形部上设置有喇叭形开口,在装配过程中,喇叭形开口可以对油封进行轴向引导,防止开口对油封的挤压可能导致的损伤,避免失去密封效果。且油封与油封配合面之间过盈配合,增强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驱动轴密封防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驱动轴;2—油封;3—油封衬套;4—防尘盖;5—油封配合面;6—第一环形台阶;7—第二环形台阶;8—喇叭形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驱动轴密封防尘结构,包括驱动轴1、油封2、油封衬套3以及防尘盖4,驱动轴1外面套有油封衬套3,油封衬套3外面套有油封2和防尘盖4,油封衬套3的外环面上与油封2相配合的部分为油封配合面5,防尘盖4位于油封2右侧,作为改进的,油封衬套3右部的外环面上设有与油封衬套3同轴的第一环形台阶6,第一环形台阶6的直径大于油封配合面5的直径,防尘盖4套在第一环形台阶6上,具体的,第一环形台阶的直径大于油封配合面的直径1-2mm,因此防尘盖的内径应大于油封配合面的直径1-2mm。通过设置第一环形台阶,在压装防尘盖时,可以避免油封配合面与防尘盖的接触,防止其被划伤、损坏,避免失去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的,油封衬套3上位于防尘盖4的右侧设有与油封衬套3同轴的第二环形台阶7,第二环形台阶7的直径大于防尘盖4的内径。通过设置第二环形台阶,可以对防尘盖进行轴向限位,可以避免在压装过程中因为油封与防尘盖的磕碰,导致防尘盖产生轴向位移,防止密封失效。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尘盖4上设有由所述防尘盖4的盖沿向左延伸的筒形部,所述油封2的右端伸入所述筒形部内,所述筒形部左端的开口为从右至左内径逐渐增大的喇叭形开口8。将防尘盖的筒形部的开口设置成喇叭形开口,在装配时,喇叭形开口可以对油封进行轴向引导,避免开口对油封的挤压可能导致的损伤,避免失去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的,油封2与油封配合面5之间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增强密封效果。优选的,防尘盖4与油封2之间为过盈配合,使密封效果更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14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噪音汽车减速器
- 下一篇:一种蜗轮蜗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