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乙烯装车深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13700.9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2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马健;宋铁明;金成庆;郭奇;万元臣;杨钟声;付俊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同益石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5/02 | 分类号: | F17C5/02;F17C13/00;F25J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48 | 代理人: | 王书彪 |
地址: | 11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烯 装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乙烯的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乙烯装车深冷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对烯烃转化制乙烯装置产生的乙烯进行冷却的方法通常是利用制冷设备持续对罐内乙烯进行降温降压,以使乙烯达到预定的温度以便将乙烯运输出厂。即,制冷设备采用经过压缩得到的低温丙烯作为冷剂,经过换热器换热对罐内乙烯进行循环降温降压。由于夏季温度较高,乙烯球罐内易超温超压,需频繁开启制冷设备对乙烯球罐进行降温降压,因此,这种对乙烯冷却的方法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及人力物力,造成了生产能耗高、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耗低、冷却效率高的乙烯装车深冷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乙烯装车深冷系统,包括乙烯球罐,乙烯闪蒸罐,第一乙烯低温罐,第二乙烯低温罐,槽车液罐,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第一冷却器,第三缓冲罐,第一乙烯压缩机,第四缓冲罐,第二冷却器,第五缓冲罐,第二乙烯压缩机,第六缓冲罐,压缩机出口冷却器,乙烯冷凝器以及乙烯冷凝液缓冲罐。
所述乙烯球罐底部的液相出口与乙烯闪蒸罐管线连接,所述乙烯闪蒸罐底部的液相出口分别与第一乙烯低温罐和第二乙烯低温罐管线连接。
所述第一乙烯低温罐和第二乙烯低温罐顶部的气相出口分别与第一缓冲罐管线连接,所述第一缓冲罐与第一乙烯压缩机的一级入口管线连接,所述第一乙烯压缩机的一级出口依次管线连接第二缓冲罐、第一冷却器和第三缓冲罐,所述第三缓冲罐与第一乙烯压缩机的二级入口管线连接,所述第一乙烯压缩机的二级出口依次管线连接第四缓冲罐、第二冷却器和第五缓冲罐,所述第五缓冲罐与第二乙烯压缩机入口管线连接,第二乙烯压缩机出口与第六缓冲罐管线连接,所述第六缓冲罐依次与压缩机出口冷却器、乙烯冷凝器和乙烯冷凝液缓冲罐管线连接,所述乙烯冷凝液缓冲罐与乙烯闪蒸罐管线连接。
所述乙烯闪蒸罐顶部的气相出口通过管线经过第五缓冲罐连接到第二乙烯压缩机。
进一步地,所述乙烯球罐顶部的气相出口分别与第一乙烯低温罐和第二乙烯低温罐顶部通过补气管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乙烯低温罐和第二乙烯低温罐底部的液相出口分别管线连接到槽车液罐的液相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槽车液罐的气相出口通过管线经过第一缓冲罐连接到第一乙烯压缩机的一级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乙烯球罐与压缩机出口冷却器管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乙烯球罐与乙烯冷凝器管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乙烯装车深冷系统,不仅可以将乙烯球罐内的乙烯在乙烯闪蒸罐进行一次闪蒸,再在第一乙烯低温罐和第二乙烯低温罐中进行进一步闪蒸,使乙烯得到充分降温与深度冷却,从而达到能够装罐出厂的目的。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乙烯装车深冷系统,还可以将乙烯球罐罐顶排出的气相乙烯、第一乙烯低温罐和第二乙烯低温罐顶部排出的气相乙烯、乙烯闪蒸罐顶部排出的气相乙烯以及槽车液罐排出的气相乙烯进一步冷却降温成液相乙烯回收进行进行二次闪蒸,从而降低了乙烯冷却能耗,提高了乙烯冷却效率,并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节约了资源,提高了生产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乙烯装车深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乙烯球罐,11乙烯闪蒸罐,12第一乙烯低温罐,13第二乙烯低温罐,14槽车液罐,15第一缓冲罐,16第二缓冲罐,17第一冷却器,18第三缓冲罐,19第一乙烯压缩机,20第四缓冲罐,21第二冷却器,22第五缓冲罐,23第二乙烯压缩机,24第六缓冲罐,25压缩机出口冷却器,26乙烯冷凝器,27乙烯冷凝液缓冲罐。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乙烯装车深冷系统,包括乙烯球罐10,乙烯闪蒸罐11,第一乙烯低温罐12,第二乙烯低温罐13,槽车液罐14,第一缓冲罐15,第二缓冲罐16,第一冷却器17,第三缓冲罐18,第一乙烯压缩机19,第四缓冲罐20,第二冷却器21,第五缓冲罐22,第二乙烯压缩机23,第六缓冲罐24,压缩机出口冷却器25,乙烯冷凝器26以及乙烯冷凝液缓冲罐2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同益石化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同益石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37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乙烯低温自压装车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中压储罐充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