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增压器错时润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4145.3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2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强;陈鹏;陈启明;吴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9/14 | 分类号: | F02B39/1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增压 错时 润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发动机增压器错时润滑结构,属于发动机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增压器润滑技术为直接润滑,即发动机机油泵转动产生高压润滑油,通过专用管路输送高压润滑油对增压器进行润滑。发动机起动后,增压器约3~4秒后即可得到压力润滑油润滑;发动机停机后,机油泵随即停止转动,停止润滑油供应。
由于增压器叶轮旋转惯性,发动机停机后增压器不会立即停止转动,如不继续提供润滑,会在增压器中间体内部产生干摩擦和局部过热的情况,将大大缩短增压器的使用寿命。针对以上润滑形式的缺点,出现了“延时润滑”技术,即利用专用储油装置,在发动机停机后,继续在一定时间内输出润滑油,保护增压器。
涡轮增压器广泛地使用机油润滑方式。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作用单一,延时润滑只解决了增压器在部分工况下的润滑问题,还不能做到全工况保护,增压器的可靠性设计依然存在风险点;二是延时润滑过程时,对润滑油量无法进行控制,不能根据增压器的工作状态调节润滑油量;三是增加一套延时供油装置,只可以提供一种单一功能,成本提升,“性价比”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发动机增压器错时润滑结构,主要应用于频繁起动、停止的发动机,能够改善增压器的润滑条件,从而提升增压器可靠性,延长增压器使用寿命。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增压器错时润滑结构包括机油滤清器、三通阀、增压器、电控截止阀、油缸、延时继电器、整车ON档开关、整车电瓶、压缩空气减压器和储气罐,其特征是:增压器的进油端通过油管连接三通阀的第一出油端,三通阀的进油端通过油管连接机油滤清器,三通阀的第二出油端通过油管连接电控截止阀的进油端,电控截止阀的出油端通过油管连接油缸;所述油缸内腔中设有活塞,活塞将油缸内腔分隔成油腔和压缩空气腔,油缸的压缩空气腔通过气管连接压缩空气减压器的出气端,油缸的油腔通过油管连通电控截止阀,压缩空气减压器的进气端通过气管连接储气罐;电控截止阀、延时继电器和整车ON档开关通过导线依次连接形成电控截止阀串联回路,整车ON档开关控制电控截止阀串联回路的通断。
进一步的,连通机油滤清器和三通阀的油管上设有单向阀,使得机油只能从机油滤清器流向三通阀。
进一步的,电控截止阀串联回路上通过导线连接整车电瓶的正极端。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具备停机延时润滑与起动提前润滑两种功能,彻底解决润滑方面的风险;增加润滑油量调节功能,能够根据发动机工况提前调整延时润滑与提前润滑的油量分配;主要应用于频繁起动、停止的发动机,能够改善增压器的润滑条件,从而提升增压器可靠性,延长增压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油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油工作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延迟供油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延迟供油结束后状态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提前供油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油滤清器、2-单向阀、3-三通阀、4-增压器、5-电控截止阀、6-油缸、7-延时继电器、8-整车ON档开关、9-整车电瓶、10-压缩空气减压器、11-储气罐、12-活塞、13-压缩空气腔、14-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机油滤清器1、三通阀3、增压器4、电控截止阀5、油缸6、延时继电器7、整车ON档开关8、整车电瓶9、压缩空气减压器10和储气罐11。
增压器4的进油端通过油管连接三通阀3的第一出油端,三通阀3的进油端通过油管连接机油滤清器1,连通机油滤清器1和三通阀3的油管上设有单向阀2,使得机油只能从机油滤清器1流向三通阀3。
三通阀3的第二出油端通过油管连接电控截止阀5的进油端,电控截止阀5的出油端通过油管连接油缸6。
如图2所示,所述油缸6内腔中设有活塞12,活塞12将油缸6内腔分隔成油腔14和压缩空气腔13。油缸6的压缩空气腔13通过气管连接压缩空气减压器10的出气端,油缸6的油腔14通过油管连通电控截止阀5。压缩空气减压器10的进气端通过气管连接储气罐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41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的中间体
- 下一篇:一种双层底座油箱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