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气歧管用打码增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91823.7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9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宽;于大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精工(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362 | 分类号: | B23K26/362;B23K26/7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李莎 |
地址: | 3018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歧管 用打码增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件激光打码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进气歧管用打码增稳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打码机是将激光以极高的能量密度聚集到被标记的物体表面,将其表层的物质气化,随之生成要标记的文字或图案,传统的激光打码机在工作过程中,人工对将工件放置在激光打码机的对应处,在完工后,又人工将工件移出,人工成本高,价格昂贵且经常出现设备故障,影响生产线流程,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手动定位,定位较不稳定且容易在打码过程中产生晃动,打码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烟尘等污染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针对此种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进气歧管用打码增稳装置,对于不规则的汽车铸造件,使其在平面保持稳定较不容易,且强制的夹紧会导致零件表面的划伤,造成成品的报废,对此设计出此种结构,通过较稳定的点和部分平面夹持,且能保证适应不同规格尺寸的零件,侧边的压紧板能够保证在压紧不会在打码时产生晃动的基础上不会影响打码的位置,通用性较强,能够保证不同铸件的打码需求,打码过程中使铸件悬空放置,不会影响零件的表面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进气歧管用打码增稳装置,对于不规则的汽车铸造件,实现较稳定的夹持固定,保证打码的质量,能够保证不同铸件的打码需求,通用性较强,不会影响零件的表面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进气歧管用打码增稳装置,包括工作板和置于其上对称的侧夹持机构和辅助夹紧机构,所述侧夹持机构包括与所述工作板滑动连接的第四滑动机构,所述第四滑动机构上通过支柱设有工件放置板,所述工件放置板上通过第二气缸设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的最大移动距离小于所述工件放置板的长度,所述辅助夹紧机构包括框型支架,所述框型支架上通过缓冲块设有压紧板,第三气缸的顶部穿过所述框型支架与所述压紧板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板靠近所述侧夹持机构的一端部分伸出,所述缓冲块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三气缸的最大移动距离大于所述缓冲块的最大压缩量,所述第三气缸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工作板的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板的大小小于方形槽,所述第四滑动机构包括第四电动机和与其连接的第四减速器,其输出端连接第四螺杆,所述第四螺杆上滑动连接第四螺母,所述第四螺母上通过所述支柱固定所述工件放置板,所述第四螺杆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导轨,所述第二气缸的轴线与所述第四螺杆的轴线平行,所述夹紧块为可拆卸橡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工件放置板大于隔离箱,且所述压紧板到所述工件放置板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隔离箱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电动机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进气歧管用打码增稳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码增稳装置包括工作板和置于其上对称的侧夹持机构和辅助夹紧机构,所述侧夹持机构包括与所述工作板滑动连接的第四滑动机构,所述第四滑动机构上通过支柱设有工件放置板,所述工件放置板上通过第二气缸设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的最大移动距离小于所述工件放置板的长度,所述辅助夹紧机构包括框型支架,所述框型支架上通过缓冲块设有压紧板,第三气缸的顶部穿过所述框型支架与所述压紧板铰接。对于不规则的汽车铸造件,使其在平面保持稳定较不容易,且强制的夹紧和夹紧在工作台上打码时会导致零件表面的划伤,造成成品的报废,对此设计出此种结构,通过较稳定的点和部分平面夹持,且能保证适应不同规格尺寸的零件,侧边的压紧板能够保证在压紧不会在打码时产生晃动的基础上不会影响打码的位置,在翻转掉落工件时,铰接的压紧板脱离缓冲块,使工件顺利的掉落,通用性较强,能够保证不同铸件的打码需求,不会影响零件的表面质量。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紧板靠近所述侧夹持机构的一端部分伸出,所述缓冲块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三气缸的最大移动距离大于所述缓冲块的最大压缩量,所述第三气缸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工作板的平面。此种压紧板的设置不会影响打码的正常工作,且通过弹性的缓冲块来实用不同铸件的压紧需求,效果较好,通用性较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精工(天津)有限公司,未经中联精工(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918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