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移动机器人平台的机械臂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9241.7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9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洋;李瑞峰;梁培栋;张伟;吕朝顺;留嘉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5J18/00 | 分类号: | B25J18/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蔡俊旭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移动 机器人 平台 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机器人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移动机器人平台的机械臂。
背景技术
小型地面移动机器人机械臂能够执行通过机械爪抓取小型物体,安装摄像头进行监控等多种任务,适用于多种实用场景,包含消防、探测、排爆等,在这些场合中,机械臂的质量以及负载能力直接影响移动机器人的表现性能。现有的一些机械臂基座采用齿轮式、齿条式等结构,结构相对复杂,结构重量容易过大,另外一些轻型机械臂采用舵机以及连杆放大力矩,往往动力不足或增加了结构复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移动机器人平台的机械臂,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移动机器人的机械臂结构复杂、重量大、动力不足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移动机器人平台的机械臂,包括连接于移动机器人上的基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执行机构接口,该基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执行机构接口依次通过筒状法兰件相连,所述基座包括电机、呈上下相连的上基座外壳和下基座外壳,所述上基座外壳的内侧壁通过轴承与一传动输出件连接,该传动输出件的上端与一所述筒状法兰件固定连接、下端与一谐波减速器连接,所述电机的一端与一编码器相连、另一端与一行星减速器相连,所述行星减速器还与所述谐波减速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上基座外壳和下基座外壳均为圆筒形薄壁结构,并且该上基座外壳和下基座外壳通过复数个螺栓锁合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谐波减速器位于所述上基座外壳内,并且该谐波减速器与所述传动输出件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编码器、行星减速器均位于所述下基座外壳内,所述行星减速器延伸至所述上基座外壳内与所述谐波减速器连接。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设置的传动输出件承载的负载包括垂直负载、扭矩、弯矩,谐波减速器主要承受垂直负载和扭矩,轴承主要承受弯矩,整体上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垂直负载、扭矩、弯矩承载能力,动力更足;通过设置上下相连的上基座外壳和下基座外壳,则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易于组装、重量更轻。
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上基座外壳和下基座外壳为圆筒形薄壁结构,使得基座整体在保持刚度的同时还减轻了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基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一种适用于移动机器人平台的机械臂,包括连接于移动机器人上的基座1、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以及执行机构接口4,该基座1、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执行机构接口4依次通过筒状法兰件5相连。其中,基座1包括电机11、呈上下相连的上基座外壳12和下基座外壳13,上基座外壳12的内侧壁通过轴承14与一传动输出件15连接,该传动输出件15的上端与一筒状法兰件5固定连接、下端与一谐波减速器16连接;电机11的一端与一编码器17相连、另一端与一行星减速器18相连,行星减速器18还与谐波减速器16相连。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传动输出件承载的负载包括垂直负载、扭矩、弯矩,谐波减速器主要承受垂直负载和扭矩,轴承主要承受弯矩,整体上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垂直负载、扭矩、弯矩承载能力,动力更足;通过设置上下相连的上基座外壳和下基座外壳,则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易于组装、重量更轻。
参照图1、图2。具体的,上述轴承14的个数为两个,且上下分布,其作用是使得传动输出件15的转动更加稳定,同时还具有更强的弯矩承受力。上基座外壳12和下基座外壳13均为圆筒形薄壁结构,并且该上基座外壳12和下基座外壳13通过复数个螺栓19锁合固定连接,其中,螺栓19的个数为12个,并且呈环形阵列布置;下基座外壳13的下端凸缘131连接在移动机器人上,并通过螺栓锁合。通过设置上基座外壳12和下基座外壳13为圆筒形薄壁结构,使得基座整体在保持刚度的同时还减轻了重量。
参照图1、图2。具体的,谐波减速器16位于上基座外壳12内,并且该谐波减速器16与传动输出件15螺纹连接。电机11、编码器17、行星减速器18均位于下基座外壳13内,行星减速器18延伸至上基座外壳12内与谐波减速器16连接。具体的传动控制方式为:电机11将动力传输给行星减速器18,行星减速器18再将动力传输给谐波减速器16,谐波减速器16再带动传动输出件15相对上基座外壳12进行旋转。
电机可以采用MAXON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92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