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尘抗压轴承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874289.9 | 申请日: | 2017-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4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新南轴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19/16 | 分类号: | F16C19/16;F16C33/38;F16C33/58 |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9 | 代理人: | 刘立春 |
| 地址: | 441004 湖北省襄樊***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尘 抗压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零部件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防尘抗压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作为减小机械传动部件之间摩擦的零部件广泛的应用于机械行业中,以轴承方向来开度来看,其受力方向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目前的轴承只能承受竖直方向力或水平方向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够适用于水平方向受力或竖直方向受力,实用范围广的抗压轴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尘抗压轴承,包括内圈、设于内圈外侧的外圈、设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滚动部,所述内圈外壁开有第一环形槽,所述外圈内壁开有第二环形槽,所述滚动部包括卡环、滚珠,所述卡环嵌入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之间,所述滚珠嵌入卡环内,所述滚珠直径大于内圈或外圈宽度;
所述内圈右侧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环形承载板,所述外圈左侧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环状承载板,所述第一环形承载板与第二环形承载板分别位于滚珠两侧。
进一步限定,所述卡环內缘与滚珠相接处开有环形凹槽。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环形承载板与第二环形承载板与向滚珠一侧均开有环形限位槽。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环形承载板、第二环形承载板厚度不小于3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当轴承竖直受力时,外圈与内圈作为受力点时,卡环作为滚动部,当外圈与内圈发生相对转动的时候,卡环以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为轨迹滚动;当轴承水平受力时,第一环形承载板和第二环形承载板为受力点时,第一环形承载板和第二环形承载板发生相对转动时,滚珠在两者之间转动,能够分别适应竖直受力和水平受力,适应范围广;环形凹槽其横截面应该为弧形,其弧度与滚珠表面弧度吻合,在滚珠转动时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限位;第一环形承载板与第二环形承载板向滚珠一侧均开设的环形限位槽,共同构成了滚珠的滚动轨迹,同时也增加了与滚珠的接触面积,防止相邻点挤压变形。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能够适用于水平方向受力或竖直方向受力,实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尘抗压轴承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尘抗压轴承的左视图;
图4为图3中B-B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C的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内圈1、外圈2、第一环形槽3、第二环形槽4、卡环5、滚珠6、第一环形承载板7、第二环形承载板8、环形凹槽9、环形限位槽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防尘抗压轴承,包括内圈1、设于内圈1外侧的外圈2、设于内圈1与外圈2之间的滚动部,内圈1外壁开有第一环形槽3,外圈2内壁开有第二环形槽4,滚动部包括卡环5、滚珠6,卡环5嵌入第一环形槽3和第二环形槽4之间,滚珠6嵌入卡环5内,滚珠6直径大于内圈1或外圈2宽度;内圈1右侧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环形承载板7,外圈2左侧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环状承载板,第一环形承载板7与第二环形承载板8分别位于滚珠6两侧。
优选的,卡环5內缘与滚珠6相接处开有环形凹槽9。
优选的,第一环形承载板7与第二环形承载板8与向滚珠6一侧均开有环形限位槽10。
优选的,第一环形承载板7、第二环形承载板8厚度不小于3mm。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尘抗压轴承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新南轴承有限公司,未经襄阳新南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42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感器装置
- 下一篇:吊灯(CD8031‑8)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