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供车门操纵性能研究的调试台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2757.9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5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葛喆;田华;周道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操纵 性能 研究 调试 台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开启件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车门操纵性能研究的调试台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不断优化,操纵愉悦性成为衡量汽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汽车车门,其开启关闭是否轻便灵活,操作是否顺畅舒适成为顾客感受频次和关注程度较高的项目,高档轿车和普通轿车在关门品质上往往会给顾客带来直接的感知差异。车门操纵类问题同时常见于车型开发和生产中,诸如车门开启关闭困难等,影响车型投放和生产下线合格率指标。因此,在生产试验中需要一台架对其固定方便后续的实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供车门操纵性能研究的调试台架,使得使用者可以按照实车姿态进行正常车门操作和功能研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供车门操纵性能研究的调试台架,包括支架组件及安装在所述支架组件一侧面的基座组件;
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组件上的基座本体,及均开设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前基座门洞和后基座门洞,所述前基座门洞的内壁轮廓形状与实车前车门的外轮廓形状一致,所述后基座门洞的内壁轮廓形状与实车后车门的外轮廓形状一致,且所述前基座门洞和所述后基座门洞布置位置与实车上的前门和后门布置位置对应一致。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组件另一侧面的空舱架组件,所述空舱架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组件上的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空腔框架及安装在所述空腔框架上的排气活门,以及均开设在所述空腔框架上的前空腔门洞和后空腔门洞,所述前空腔门洞上安装有前活门,所述后空腔门洞上安装有后活门;且所述前空腔门洞与所述前基座门洞对应布置,所述后空腔门洞与所述后基座门洞对应布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座组件外侧面的站台。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座及固定在所述支架座上的竖直平板,以及均开设在所述竖直平板上的前支架门洞和后支架门洞;所述前支架门洞的内壁轮廓形状与实车前车门的外轮廓形状一致,所述后支架门洞的内壁轮廓形状与实车后车门的外轮廓形状一致,且所述前支架门洞和所述后支架门洞布置位置与实车上的前门和后门布置位置对应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组件还包括围绕所述前基座门洞和所述后基座门洞外缘的一圈侧围型面模块及位于所述前基座门洞位置处的翼子板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前基座门洞和所述后基座门洞的内壁均布置有一圈门洞止口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前基座门洞侧边缘位置处布置有铰链安装面模块和限位器安装面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前基座门洞和所述后基座门洞之间位置处布置有锁扣安装面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调试台架用于乘用车车门人机工程领域的分析研究,使得使用者可以按照实车姿态进行正常车门操作和功能研究,给出关键参数特性要求使性能达标,最终提升顾客操作车门时的愉悦感和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供车门操纵性能研究的调试台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舱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基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支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空舱架组件1(其中:底座1.1、空腔框架1.2、前空腔门洞1.3、后空腔门洞1.4)、支架组件2(其中:支架座2.1、竖直平板2.2、前支架门洞2.3、后支架门洞2.4)、基座组件3(其中:基座本体3.1、后基座门洞3.2、前基座门洞3.3)、站台4、侧围型面模块5、门洞止口模块6、铰链安装面模块7、翼子板模块8、限位器安装面模块9、锁扣安装面模块10、排气活门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供车门操纵性能研究的调试台架,包括支架组件2、基座组件3、空舱架组件1及站台4。
其中,如图4所示,支架组件2包括支架座2.1及垂直固定在支架座2.1上的竖直平板2.2,以及均开设在竖直平板2.2上的前支架门洞2.3和后支架门洞2.4,前支架门洞2.3的内壁轮廓形状与实车前车门的外轮廓形状一致,后支架门洞2.4的内壁轮廓形状与实车后车门的外轮廓形状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27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