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用电机控制器的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0172.3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1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高亚运;王文峰;彭龙;吕大朋;王武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9/00 | 分类号: | H02P29/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16 | 代理人: | 沈国良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用电 控制器 冷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用电机控制器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能源的不断消耗,传统汽车行业正逐渐从完全使用石油能源模式转变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模式,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逐渐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方向,而电机控制器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中之重。电机控制器用于车用电机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停止以及电机其它电子器件的核心控制器件,是汽车控制的重要组成部件。而电机控制器散热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其使用效率、功能及可靠性。
尤其是对于集控制器、电动机、发电机、变速箱等装配为一体的混合动力系统,或者是对动力有较大需求的整车控制,电机控制器与其他零部件配合的空间布局尤为紧凑,在非常有限的布局空间中,要求电机控制器能实现高转速、大功率输出的性能,这对于电机控制器的装配布局、内部构造、软硬件配置、散热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图1所示,传统电机控制器通常由壳体1以及布置于壳体1内的功率模块2以及电力电容3等器件构成,由于功率模块2以及电力电容3在运行过程散热量较大,导致壳体1内温度较高,从而影响功率模块2以及电力电容3的正常工作,易导致控制器件的故障,影响车辆的可靠控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车用电机控制器的冷却结构,本结构有效降低电机控制器壳体内温度,确保控制器件的正常工作,提高车辆控制的可靠性,避免车辆行驶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用于车用电机控制器的冷却结构包括电机控制器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功率模块以及电力电容,本结构还包括冷却水道、冷却水输入端口和冷却水输出端口,所述冷却水道呈迷宫形式设于所述壳体内底部并且分别位于所述功率模块区域和电力电容区域,所述冷却水输入端口和冷却水输出端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侧面并且连通所述冷却水道。
进一步,本结构还包括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设于所述冷却水道外壁。
进一步,所述散热翅片是跑道式翅片并设于所述冷却水道的两侧,所述功率模块设于所述跑道式翅片上。
进一步,本结构还包括挡筋,所述挡筋设于所述壳体内底部并且分隔所述功率模块区域和电力电容区域。
进一步,本结构还包括放电电阻,所述放电电阻并联于所述电力电容两端。
由于本实用新型用于车用电机控制器的冷却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结构包括电机控制器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功率模块以及电力电容,本结构还包括冷却水道、冷却水输入端口和冷却水输出端口,冷却水道呈迷宫形式设于壳体内底部并且分别位于功率模块区域和电力电容区域,冷却水输入端口和冷却水输出端口分别设于壳体侧面并且连通冷却水道。本结构有效降低电机控制器壳体内温度,确保控制器件的正常工作,提高车辆控制的可靠性,避免车辆行驶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电机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车用电机控制器的冷却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车用电机控制器的冷却结构包括电机控制器壳体1以及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功率模块2以及电力电容3,本结构还包括冷却水道5、冷却水输入端口6和冷却水输出端口7,所述冷却水道5呈迷宫形式设于所述壳体1内底部并且分别位于所述功率模块2区域和电力电容3区域,所述冷却水输入端口6和冷却水输出端口7分别设于所述壳体1侧面并且连通所述冷却水道5。
如图3所示,优选的,本结构还包括散热翅片8,所述散热翅片8设于所述冷却水道5外壁。散热翅片有效提高冷却水道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散热翅片8是跑道式翅片并设于所述冷却水道5的两侧,所述功率模块2设于所述跑道式翅片上。电机控制器中功率模块的发热量最大,该冷却形式对功率模块的冷却效果尤佳,有效确保了功率模块的正常运行。
优选的,本结构还包括挡筋9,所述挡筋9设于所述壳体1内底部并且分隔所述功率模块2区域和电力电容3区域。挡筋将功率模块区域和电力电容区域分隔,以确保冷却的优先级别,避免各区域热量的流动,功率模块区域的散热优先,其次为电力电容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01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边接触式薄膜主动驱动系统
- 下一篇:光伏组件的安装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