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SIM卡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869181.0 | 申请日: | 2017-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0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 发明(设计)人: | 蔡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H01Q1/2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sim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RFID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RFID读写功能的SIM卡。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把RFID专用读写设备与手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普通的手机具有读写RFID电子标签的功能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现有的做法一般是把专用的读写设备设计成RFID读写器芯片,并将所述RFID读写器芯片集成在GSM或CDMA手机的SIM卡上,从而使普通的手机具有读写RFID电子标签的功能。
现有的RFID-(U)SIM卡是在标准SIM卡金属端子的背面设置RFID芯片和天线,其通过天线采集数据信息,通过RFID芯片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利用SIM卡上的CPU进行运算。现有RFID-(U)SIM卡的外观与常规SIM卡完全一致,兼容常规SIM卡的所有功能,同时支持各类非接触式的应用。但是现有RFID-(U)SIM卡还存在一些缺陷:
1、现有RFID-(U)SIM卡的天线集成在SIM卡上,采用线圈天线实现,天线会在导体表面产生涡流来削弱天线的磁场,并且在发送和接收信号时容易受到手机信号及周围电磁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RFID芯片与电子标签的通信距离和通信质量。
2、现有RFID-(U)SIM卡因其上天线布局位置受限,使其不能从Mini SIM卡剪为Micro SIM卡,从而大大缩小其适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RFID读写功能的手机卡,旨在现有RFID-(U)SIM卡读写距离近、读写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供一种SIM卡,包括:
SIM卡体,具有第一面及与所述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
SIM芯片,集成于所述SIM卡体的第一面;以及
RFID读写单元,集成于所述SIM卡体的第二面,所述RFID读写单元包括RFID芯片、馈电天线以及与所述馈电天线耦合的感应天线,所述RFID芯片与所述SIM芯片电连接,所述馈电天线包括分别与所述RFID芯片连接的第一延伸段及第二延伸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的连接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与第二延伸段垂直;所述感应天线设于所述馈电天线的外围。
优选地,所述感应天线上开设有朝向所述馈电天线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RFID读写单元位于Micro SIM卡的轮廓内。
优选地,所述RFID芯片在所述第一面上的投影的位置与所述SIM芯片的VCC金属端子和RST金属端子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延伸段在所述第一面上的投影的位置与所述SIM芯片的GND金属端子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连接段在所述第一面上的投影围绕所述SIM芯片设置。
优选地,所述馈电天线为矩形,所述连接段为所述矩形相邻的两边。
优选地,所述感应天线沿所述馈电天线的外围围绕所述馈电天线设置。
优选地,所述馈电天线与感应天线为平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SIM卡体包括第一介质层、接地层以及第二介质层,所述接地层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之间,所述SIM芯片和RFID读写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介质层由PVC和/或ABS制成;和/或
所述第二介质层由PVC和/或ABS制成。
优选地,所述RFID芯片为矩形,所述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分别垂直于所述RFID芯片两相邻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SIM卡,通过在SIM卡体的两面分别设置SIM芯片和RFID读写单元使得插有SIM卡的GSM或CDMA手机既可以作为普通手机进行常规通讯,又可以作为RFID读写装置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写,从而使得插有SIM卡的GSM或CDMA手机能够应用到非典型领域,尤其是手机现场支付和身份认证领域。
特别的,本实用新型SIM卡,通过将馈电天线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垂直设置,使得馈电天线两端的电流等幅、相位相差90度,从而实现馈电天线圆极化辐射,从而方便控制馈电天线的轴比。通过在馈电天线外围耦合感应天线,可延伸馈电天线的电长度,从而可减小馈电天线的尺寸。通过在感应天线上开设朝向馈电天线的开口,使感应天线具有电容电感特性以抵消SIM芯片、手机电池、金属板等对RFID天线的干扰,从而扩大了RFID芯片与电子标签的通信距离、增强了RFID芯片与电子标签的通信质量,即增大了RFID读写单元的有效读写距离、增强了RFID读写单元的读写质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691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