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桥梁挖孔桩护壁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51643.6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3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高军;陈拥军;林晓;张华强;高锋;任志刚;贾军锋;张晨;陆晓峰;任向斌;张建;蔡荣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军 |
主分类号: | E02D5/68 | 分类号: | E02D5/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祁献民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壁 管节 孔口 内护壁 锁口梁 挖孔桩 本实用新型 铁路桥梁 管径 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管 连接为一体 长度变化 从上至下 横向钢筋 人力物力 竖向钢筋 依次连接 锥形管节 地平面 下管口 中间隔 侧壁 错台 减缩 下管 钢筋 地质 灵活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桥梁挖孔桩护壁,包括锁口梁和挖孔桩侧壁上的护壁本体,锁口梁位于地平面之上,护壁本体包括孔口护壁段和孔内护壁段,孔口护壁段和孔内护壁段相互连接为一体,所述孔口护壁段位于锁口梁的内侧,孔内护壁段整体由若干锥形管节依次连接形成,管节的管径从上至下减缩,上、下管节的连接处因管节的上、下管口的管径差异形成错台,此外,护壁本体中,至少位于孔口上的管节为钢筋混凝土管节,其中的钢筋包括埋设在混凝土中间隔设置的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环。本实用新型通过管节长度变化以及管节的混凝土种类,改变护壁的强度,很好地应对不同的地质情况,不仅灵活多变,而且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情况下,达到节省人力物力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铁路桥梁挖孔桩护壁。
背景技术
人工挖孔桩是指通过人力挖掘形成圆形或者方形的桩孔,安放钢筋笼后浇注混凝土而形成的桩体。人工挖桩孔在我国基础工程、边坡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针对人工挖孔桩中土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并未形成相应的规范标准,施工时往往根据经验确定施工技术的最低要求,桩孔土体的失稳事故时有发生。人工挖孔桩孔壁失稳不但会造成桩孔需要重新开挖,护壁的重新施工,使得工程造价和工期延误,特别是对桩孔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人工挖孔桩护壁是混凝土注入桩孔前桩周土体唯一的工程支护结构,护壁的稳定性对土体稳定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挖孔桩护壁的防护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铁路桥梁挖孔桩护壁,其安全灵活,不易失稳和坍塌,充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挖孔桩护壁结构新颖,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用料更少,节省成本,灵活性更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铁路桥梁挖孔桩护壁,包括锁口梁和挖孔桩侧壁上的护壁本体,所述锁口梁位于地平面之上,所述护壁本体包括孔口护壁段和孔内护壁段,孔口护壁段和孔内护壁段相互连接为一体,所述孔口护壁段位于锁口梁的内侧,所述孔内护壁段整体由若干锥形管节依次连接形成,所述管节的管径从上至下减缩,上、下管节的连接处因管节的上、下管口的管径差异形成错台,此外,所述护壁本体中,至少位于孔口上的管节为钢筋混凝土管节,其中的钢筋包括埋设在混凝土中间隔设置的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环。
作为优选地,所述锁口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内的竖向钢筋与孔口上的钢筋混凝土管节的竖向钢筋连接为一体。
作为优选地,所述管节的长度根据挖孔桩侧壁土质的稳定性情况设置,设置的长度为0.5-1米,具体地,挖孔桩侧壁土质稳定性越好,管节的长度越长。
作为优选地,所述错台为5cm。
作为优选地,所述护壁的最薄位置的厚度为25cm。
作为优选地,所述钢筋竖向钢筋的间距为20cm,所述横向钢筋环的间距为20cm。
作为优选地,所述孔口护壁段及锁口梁的高度为30cm。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挖孔桩护壁适合不同的土质情况,首先,根据土质的情况,改变护壁管节的长度,易于塌方的地段管节的长度更短,通过多设置的管节来加强护壁的强度,另外,对于地质松散的地段,选择性地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护壁,这样不仅加大了护壁的灵活性,而且可以节省成本,加快施工进度,而不影响护壁性能。本实用新型通过管节长度变化以及管节的混凝土种类,改变护壁的强度,很好地应对不同的地质情况,不仅灵活多变,而且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情况下,达到节省人力物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护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护壁大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军,未经高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51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