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模式智慧洗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6199.0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2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萧振林;陈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番禺高勋染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3/04 | 分类号: | D06B3/04;D06B2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江裕强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洗水 多模式 进水管 竹管 排水管 废液排放 流道结构 能量效率 水洗过程 洗水模式 耗水量 内泵体 内流腔 外泵体 外流腔 泵壳 缸体 流道 内腔 外腔 主泵 电机 节能 | ||
1.一种多模式智慧洗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泵壳(2)、主泵(3)、电机(4)、内腔进水管(5)、外腔进水管(6)、排水管(7)、纱竹管(8)、纱竹管座(9)、外流腔(10)、内流腔(11)、外泵体(12)、内泵体(13);
所述外泵体(12)和内泵体(13)同轴布置,内泵体(13)与主泵(3)的流体入口连接,外泵体(12)与主泵(3)的流体出口连接;外泵体(12)和内泵体(13)之间所形成的通道,分别与内流腔(11)和排水管(7)连通;泵壳(2)的上开口与缸体(1)连接,泵壳(2)的内腔分隔为外流腔(10)和内流腔(11);内流腔(11)的上开口与纱竹管座(9)的归集口(93)连接;外流腔(10)与缸体(1)连接;纱竹管座(9)上设置有多个内流口(91)和多个外流口(92),内流口(91)都与归集口(93)连通;外流口(92)是通孔;纱竹管(8)安装在内流口(91)上,纱竹管上设有通孔;外流腔(10)与外腔进水管(6)连通,内腔进水管(5)与内流腔(11)连通;电机(4)与主泵(3)连接,为主泵提供动力;
所述内泵体(13)包含了内泵体主轴(131)、内泵体正开口(132)和内泵体侧开口(133);内泵体主轴(131)与内泵体驱动器(16)连接,中央控制器能控制内泵体驱动器(16)的旋转,从而改变内泵体正开口(132)的位置,从而形成不同的流道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智慧洗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缸体(1)的上部设有上溢流口(15),下部设有下溢流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智慧洗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泵体(13)还包括U型槽(139)、上盖板(135)、后封板(137)和前封板(134);U型槽的顶端与上盖板内壁连接,U型槽、后封板、前封板和上盖板形成了一个具有两个开口的换向腔体,包括了内泵体正开口(132)和前流口(138),内泵体正开口与U型槽的开口连接;所述前流口(138)是一个圆形孔;上盖板是一个圆柱面的一部分,该圆柱面与前流口的圆孔同轴;上盖板上设有内泵体侧开口(133);所述内泵体侧开口(133)的大小、形状与内泵体正开口(132)完全一致,且两者处于同一个圆柱面上;所述上盖板与U型槽之间有间隙,形成了侧流腔(136),该侧流腔与内泵体侧开口(13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智慧洗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泵体主轴(131)与气动执行器连接,接受来自气动执行器的动力获得旋转运动,从而驱动内泵体旋转;
外泵体(12)是横放的圆柱管状结构,其上设置有开口;外泵体(12)与内泵体同轴安装,且内泵体能在外泵体(13)中自由旋转;外泵体(12)上设置的所述开口与泵壳(2)的内腔连通;外腔进水管(6)与外流腔(10)连通,内腔进水管(5)与内流腔(11)连通;排水管(7)与外泵体(13)连接,并与外泵体(13)和U型槽(139)外侧壁之间形成的流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智慧洗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中央控制器可以控制内泵体驱动器(16)的旋转,从而改变内泵体正开口(132)的位置,从而形成不同的流道模式,包括:
模式一:当内泵体正开口(132)与外流腔(10)对准连通时,此时外泵体(12)和内泵体(13)之间的流道出口与内流腔(11)连通,而内泵体侧开口(133)则被外泵体(12)关闭,流道模式称为由内向外流动模式;在由内向外流动模式下,流体从主泵(3)进入外泵体(13)和内泵体(12)之间的流道,并通过内泵体侧开口(133)进入内流腔(11),继而进入纱竹管(8),流体从纱竹管流经纱线后回落到外流腔(10)中,通过内泵体正开口(132)进入内泵体(13)中,然后进入主泵(3)进行循环;
模式二:当内泵体正开口(132)与内流腔(11)对准连通时,内泵体侧开口(133)与外流腔(10)也同时连通,流道模式称为由外向内流动模式;在由外向内流动模式下,流体从主泵(3)进入外泵体(12)和内泵体(13)之间的流道,并通过内泵体侧开口(133)进入外流腔(10),继而进入缸体(1)中,流体通过纱线流入纱竹管(8),之后回落到内流腔(11)中,通过内泵体正开口(132)进入内泵体(13)中,然后进入主泵(3)进行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番禺高勋染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番禺高勋染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619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纤维的上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纺织用水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