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5076.7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3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董军启;黄宁杰;高建华;耿时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具有 制冷系统 | ||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分至少两层设置,至少包括相邻的第一层与第二层;
所述第一层中设置有第一集流管单元(21)及第一折弯管(31),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包括彼此隔离的第一区域(211)与第二区域(213),所述第一折弯管(31)包括第一管体部(312a)、第二管体部(312b)与弯曲部(314),所述第一管体部(312a)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的第一区域(211),所述第二管体部(312b)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的第二区域(213),所述弯曲部(314)连通所述第一、二管体部(312a与312b);
所述第二层中设置有第二集流管单元(22)及第二折弯管(32),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包括彼此隔离的第三区域(221)与第四区域(223),所述第二折弯管(32)包括第三管体部(322b)、第四管体部(322a)与弯曲部(324),所述第三管体部(322b)连通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的第三区域(221),所述第四管体部(322a)连通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的第四区域(223),所述弯曲部(324)连通所述第三、四管体部(322b与322a);
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的第一区域(211)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的第四区域(223)的上方,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的第二区域(213)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的第三区域(221)的上方,所述第一折弯管(31)的第一管体部(312a)位于所述第二折弯管(32)的第四管体部(322a)的上方,所述第一折弯管(31)的弯曲部(314)位于所述第二折弯管(32)的弯曲部(324)的上方,所述第一折弯管(31)的第二管体部(312b)位于所述第二折弯管(32)的第三管体部(322b)的上方;
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的第二区域(213)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 的第三区域(22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由同一集流管利用隔断板分隔而成;或者,
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集流管,所述两个集流管单元(21与22)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的第二区域(213)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的第三区域(221)实体相连,它们的连接处开设有穿孔(H),使得它们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管(31)与所述第二折弯管(32)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管(31)与所述第二折弯管(32)的总合为一双排扁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管(31)与所述第二折弯管(32)间隔设置;或者,
所述第一折弯管(31)与所述第二折弯管(32)的间隔处设有呈板状的连接部(7),所述连接部(7)开设有通孔(7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7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和/或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的中心轴线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除所述第一、二区域(211与213)外,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还包括另外的区域(215),所述另外的区域(215)与所述第一、二区域(211与213)彼此隔离;
除所述第三、四区域(221与223)外,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还包括其它的区域(225),所述其它的区域(225)与所述第三、四区域(221与223)彼此隔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管(31)的管体部与其下方的第二折弯管(32)的管体部共用同一个翅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集流管单元(21与22)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开口(212),另一个设置有第二开口(222),所述第一开口(212)位于所述第二开口(222)的上方或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507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涂布机模头清洗工装
- 下一篇:正负极同侧布置的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