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体自动升降支撑装置及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9447.4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4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杜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林平 |
主分类号: | B62H1/06 | 分类号: | B62H1/06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51213 | 代理人: | 谭德兵 |
地址: | 6367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自动 升降 支撑 装置 摩托车 电动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的升降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体自动升降支撑装置及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具有体积小、价格便宜、机动性高、较不受拥挤塞车影响以及易于停放等特性,让摩托车广受大众使用,成为都会区多数人必备的交通工具。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自行车在停车后大脚架需要依靠人力进行手动支起,具体而言,踩住一边的脚架手扶车架往后拉,即实现电动自行车脚架的支撑。该方式的缺点是,使用不方便,需要耗费使用者的较大力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车体自动升降支撑装置及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体自动升降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与车体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两支撑腿之间设置一能相对所述支撑架转动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一端通过一传动件与伸缩动力单元连接,所述伸缩动力单元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两支撑腿上各设置一弹性伸缩装置,所述弹性伸缩装置通过一连接杆与所述连接轴连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弹性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杆、套筒和复位弹簧,所述伸缩杆设置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伸缩杆上,所述伸缩杆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两所述支撑腿之间还设置固定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支撑架前方的车体上设置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架旋转幅度的限位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伸缩动力单元为伸缩气缸或液压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连接杆为L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连接杆一端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杆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
一种摩托车,包括上述车体自动升降支撑装置。
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上述车体自动升降支撑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体自动升降支撑装置,实现了脚架的自动升降,方便了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在地面上的支起,方便了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文件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对本申请文件中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它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体自动升降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体自动升降支撑装置的侧向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支撑架,2-支撑腿,3-连接轴,4-传动件,5-伸缩动力单元,6-弹性伸缩装置,7-连接杆,8-伸缩杆,9-套筒,10-复位弹簧,11-固定杆,1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车体自动升降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上端与车体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的两支撑腿2之间设置一能相对所述支撑架1转动的连接轴3,所述连接轴3一端通过一传动件4与伸缩动力单元5连接,所述伸缩动力单元5与所述车体连接,伸缩动力单元5可以是伸缩气缸或液压缸等,所述支撑架1的两支撑腿2上各设置一弹性伸缩装置6,所述弹性伸缩装置6通过一连接杆7与所述连接轴3连接。
所述弹性伸缩装置6包括伸缩杆8、套筒9和复位弹簧10,所述伸缩杆8设置于所述套筒9内,所述复位弹簧10设置于所述伸缩杆8上,所述伸缩杆8与所述连接杆7连接。
两所述支撑腿2之间还设置固定杆11。
所述支撑架1前方的车体上设置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架1旋转幅度的限位块12。
连接杆7可以为L形等,其连接杆7一端与连接轴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7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杆8转动连接。
一种摩托车,包括上述车体自动升降支撑装置。
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上述车体自动升降支撑装置。
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林平,未经杜林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94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