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地内循环净化及回用雨水构筑物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8882.7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0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延梅;刘亚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04;E03F5/10;E03F3/02;C02F3/32;E03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地 循环 净化 雨水 构筑物 | ||
1.一种绿地内循环净化及回用雨水构筑物,其特征是:构筑物由溢流式雨水井(I)、净化池(II)和储蓄池(III)构成;溢流式雨水井(I)与净化池(II)之间用进水管(5)连通,净化池(II)与储蓄池(III)合建,储蓄池(III)位于净化池(II)右侧,两者之间用集水管a(11)和集水管b(19)连接;溢流式雨水井(I)自上到下依次由雨水篦子(1)、井身(4)、市政排水连接管(3)和进水管(5)组成;净化池(II)由生物滞留设施(6)、渗滤设施(14)和净化池池体(31)组成;生物滞留设施(6)位于净化池(II)上部,渗滤设施(14)位于净化池(II)下部,中间设置隔板(12);储蓄池(III)主要由水泵(20)、输水管(21)、阀门a(24)、循环管(25)、阀门b(26)、布水系统b(27)、储蓄池池体(30)和储蓄池底部(32)及内部空间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地内循环净化及回用雨水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滞留设施(6)底部设有砾石层a(10),砾石层a(10)上依次设有集水管a(11)、填料层(9)、植被层(8)、覆盖层(7);所述渗滤设施(14)底部设有砾石层b(18),砾石层b(18)上依次设有集水管b(19)、滤网(17)、细砂层(16)、粗砂层(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绿地内循环净化及回用雨水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水系统a(13)由布水干管a(13-1)、布水支管a(13-2)和布水孔a(13-3)三部分组成;布水干管a(13-1)左端端口与进水管(5)之间用45度弯头连接,布水干管a(13-1)两侧连通多段布水支管a(13-2),布水支管a(13-2)之间相互平行,布水支管a(13-2)上设有多个布水孔a(13-3),布水孔a(13-3)交叉设置在布水支管a(13-2)两侧下方,与布水支管a(13-2)的重心线成60度;布水干管a(13-1)和布水支管a(13-2)都平行于粗砂层(15)表面,且都位于粗砂层(15)表面一定高度上;所述的布水系统b(27)由布水干管b(27-1)、布水支管b(27-2)和布水孔b(27-3)三部分组成;布水干管b(27-1)右端端口与循环管(25)之间用直管接头连接,布水干管b(27-1)两侧连通多段布水支管b(27-2),布水支管b(27-2)之间相互平行,布水支管b(27-2)上设有多个布水孔b(27-3),布水孔b(27-3)交叉设置在布水支管b(27-2)两侧下方,与布水支管b(27-2)的重心线成60度;布水干管b(27-1)和布水支管b(27-2)都平行于覆盖层(7)表面,且都位于覆盖层(7)表面一定高度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888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水管垃圾粉碎装置
- 下一篇:排水管交叉处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