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侧护板的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6855.8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5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谭伟;贾新建;孙先超;岳猛;尹帮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海卓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73;B29L31/30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302 | 代理人: | 张晓东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侧护板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侧护板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自从80年代,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到2000年我国模具总产值预计将达到260~270亿元人民币,在这其中注塑模大约占到了30%。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能生产厚度仅为0.08mm的一模两腔的航空杯模具和难度较高的塑料门窗挤出模等等。注塑模型腔制造精度可达0.02~0.05mm,表面粗糙度Ra0.2μm,模具质量、寿命明显提高了。整体来看,中国塑料模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中高档塑料模具每年仍需大量进口。目前,汽车侧护板模具制品的合格率不是太高,除了大部分企业依靠手工试模的原因外,主要原因还是模具的注塑系统、冷却系统等的设计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汽车侧护板的模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侧护板的模具结构,包括定模座板、定模板、动模板、推杆座板、推杆固定板和动模座板,所述定模座板的中间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壁上固定有定位圈,定模座板的下方连接定模板,所述定模板的上端面中间嵌入安装有浇口套,定模板底面向上开设有嵌入安装型腔的凹槽,定模板的下方为动模板,所述动模板的上端面中间嵌入安装有型芯,所述型芯和型腔内设有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包括呈“门”形结构且相互平行的管路一和管路二,所述管路一和管路二结构相同,且直径为10mm,所述管路一位于型腔内塑件分型面上方30mm处,所述管路二位于型芯内塑件分型面下方10mm处。
进一步地,所述管路一和管路二的末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管路一、管路二的连接处设有防水圈,进水管的末端连接有水嘴。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板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导套孔,所述动模板的四角处均固定有导柱,所述导柱伸入导套内。
进一步地,所述动模板的下方中间为推杆固定板,所述推杆固定板上设有支撑成型塑件的推杆和支撑定模板的复位杆,推杆固定板的下方连接推杆座板,所述推杆座板下方连接动模座板,所述动模座板上设置有依次穿过推杆座板和推杆固定板后固定在动模板上的中托边。
更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杆外套设有弹簧,所述中托边上与推杆座板和推杆固定板接触处设有中托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模具的技术上对浇口位置、冷却系统的结构做了改进,降低了产品的次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起到很好的社会效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模座板,2.定模板,3.动模板,4.推杆座板,5.推杆固定板,6.动模座板,7.定位圈,8.浇口套,9.型腔,10.型芯,11.管路一,12.管路二,13.塑件,14.进水管,15.防水圈,16.水嘴,17.导套,18.导柱,19.推杆,20.复位杆,21.中托边,22.弹簧,23.中托司。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汽车侧护板的模具结构,包括定模座板1、定模板2、动模板3、推杆座板4、推杆固定板5和动模座板6,定模座板1的中间开设有圆孔,圆孔壁上固定有定位圈7,定模座板1的下方连接定模板2,定模板2的上端面中间嵌入安装有浇口套8,定模板2底面向上开设有嵌入安装型腔9的凹槽,定模板2的下方为动模板3,动模板3的上端面中间嵌入安装有型芯10,型芯10和型腔9内设有冷却管路,冷却管路包括呈“门”形结构且相互平行的管路一11和管路二12,管路一11和管路二12结构相同,且直径为10mm,管路一11位于型腔9内塑件13分型面上方30mm处,管路二12位于型芯10内塑件13分型面下方10mm处。在本实施例中,塑件13的分型面在汽车侧护板截面积最大且利于开模取出塑件13的底平面上。管路一11和管路二12的末端连接有进水管14,进水管14与管路一11、管路二12的连接处设有防水圈15,进水管14的末端连接有水嘴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海卓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海卓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68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嘴组件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 下一篇: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控制大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