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轮传动的小功率无级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2496.9 | 申请日: | 2017-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1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功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37/12 | 分类号: | F16H37/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吴志龙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轮 传动 功率 无级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轮传动的小功率无级变速器。
背景技术
在多数情况下,由原动机输出的动力,都需要通过各种变速机构,按一定的要求传递给机器的各执行机构。为提高操作和调整的精度,现有设计了无级变速器,其中包括带式、链式或是钢球锥轮式无极变速器,然而现有的钢球锥轮式无极变速器一般控制方式采用外部蜗杆和直接调节钢球轴向角度设计,而该方法由于驱动部位与蜗轮转动受力位置差距较大,容易造成蜗轮上固定钢球轴的部位发生变形,从而影响传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球锥轮式无极变速器驱动结构设计且钢球的轴向部位与蜗轮保持接触容易造成槽道凸轮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滚轮传动的小功率无级变速器,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轴向上的输入轴及输出轴,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分别套设于输入轴上的主动转子及套设于输出轴上的从动转子,所述主动转子与从动转子之间设置有相向设置的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所述主动锥轮设置于输入轴上,从动锥轮设置于输出轴上,所述主动锥轮与从动锥轮之间设置有滚珠,所述主动锥轮与主动转子之间设置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两端分别抵顶于主动锥轮及主动转子以保证滚珠夹于主动锥轮及从动锥轮之间;
滚珠外周与主动转子及从动转子相接触;
所述滚珠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且相邻的滚珠之间设置有传动滚轮,所述传动滚轮与滚珠相接触,各个传动滚轮轴向固定于一蜗轮上,所述蜗轮及传动滚轮夹于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之间且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相向面具有以供滚轮及蜗轮的凹槽;
所述输入轴的中部贯穿有一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端部贯穿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且端部设置有与蜗轮向配合的蜗杆。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位于主动转子及从动转子之间具有隔离环。
进一步的,各个传动滚轮套设于一固定轴上,所述固定轴沿径向固定于蜗轮内,以实现传动滚轮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轴与壳体、主动转子、主动锥轮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输出轴与壳体、从动转子、从动锥轮设置有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滚轮及滚珠各设置有四个,蜗轮均布于蜗杆周向且与蜗杆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转子上设有用于放置压力弹簧的弹簧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利用蜗杆和蜗轮的配合实现传动滚轮转动轴线的偏移从而带动滚珠自转轴线方位方便变化,该方式调节简单受力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中为本实用新型增速传动滚珠结构示意图。
图4中为本实用新型等速传动滚珠结构示意图。
图5中为本实用新型降速传动滚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滚轮传动的小功率无级变速器,包括壳体10及设置于壳体10轴向上的输入轴110及输出轴120,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分别套设于输入轴110上的主动转子111及套设于输出轴120上的从动转子121,所述主动转子111与从动转子121之间设置有相向设置的主动锥轮112和从动锥轮122,所述主动锥轮112设置于输入轴110上,从动锥轮122设置于输出轴120上,所述主动锥轮112与从动锥轮122之间设置有滚珠20,所述主动锥轮与主动转子之间设置有压力弹簧140,所述压力弹簧两端分别抵顶于主动锥轮及主动转子以保证滚珠夹于主动锥轮及从动锥轮之间;所述壳体10内位于主动转子及从动转子之间具有隔离环130。所述输入轴与壳体、主动转子、主动锥轮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输出轴与壳体、从动转子、从动锥轮设置有轴承。本实施例中,主动转子上设有用于放置压力弹簧的弹簧槽。
本实施例中所述滚珠20设置有4个,滚珠20的外周与主动转子111及从动转子121相接触;所述滚珠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且相邻的滚珠20之间设置有传动滚轮30,所述传动滚轮30与滚珠20相接触,各个传动滚轮30轴向固定于一蜗轮40上,所述蜗轮40及传动滚轮30夹于主动锥轮112和从动锥轮122之间且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相向面具有以供滚轮及蜗轮的凹槽;所述输入轴的中部贯穿有一驱动杆50,所述驱动杆50端部贯穿主动锥轮和从动锥轮且端部设置有与蜗轮40向配合的蜗杆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24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