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骨架前连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3795.6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2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远;岳路长;盛陶;张晓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16 | 分类号: | B60N2/16;B60N2/6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骨架 连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骨架前连杆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驾驶员座椅的高度调节功能已成为各车型的标配,高度调节主要由高调器和四连杆机构配合实现。除此之外,四连杆机构还是主要的受力机构、转动机构,在长时间和高里程使用后,由于磨损等原因导致的异响、座椅晃动等问题极易引起顾客的抱怨。因此四连杆机构的稳定性对汽车座椅系统的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四连杆机构分为前连杆组件和后连杆组件,前连杆组件位于座椅骨架的前端部位,其上端与左坐框边板和右坐框边板转动连接,下端与左滑轨支架和右滑轨支架转动连接。现有的汽车座椅骨架前连杆结构,参见图1至图3所示,包括原左坐框边板1、原右坐框边板2、原左滑轨支架3、原右滑轨支架4、原左前连杆5、原右前连杆6和原前横管7;原左前连杆5的上端与原前横管7的左部焊接,原右前连杆6的上端与原前横管7的右部焊接,形成原前连杆组件。原前横管7的左端部与原左坐框边板1翻铆连接、右端部与原右坐框边板2翻铆连接,原左前连杆5的下端与原左滑轨支架3铆接,原右前连杆6的下端与原右滑轨支架4铆接。
现有的汽车座椅骨架前连杆结构具有以下缺陷:一是原前横管7的位置不能随座椅防下潜需求更改;二是原前连杆组件上端与原左坐框边板1和原右坐框边板2翻铆连接、下端与原左坐框边板1和原右坐框边板2铆接,使得整个前连杆结构的稳定性和连接可靠性较差,容易产生异响和座椅晃动,由于采用铆接的连接方式,需配置专门的铆接工装进行连接,且无法拆卸,如遇某一部件故障则需更换整个坐框骨架总成,成本较高;三是原左前连杆5、原右前连杆6和原前横管7采用强度较低钢材,为保证强度,厚度较厚,导致重量较大。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汽车座椅骨架前连杆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骨架前连杆结构,前横管的位置能够根据座椅防下潜需求布置到最优区域;能够增强前连杆组件的稳定性和连接可靠性,保证连接精度,装配工艺简单,拆卸方便,能够节约制造成本、降低售后成本;能够有效消除装配产生的间隙,提升座椅的稳定性,有效避免连杆组件异响和座椅晃动;能够提高整个前连杆组件的强度,减轻重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前连杆结构,包括左坐框边板、右坐框边板、设在座椅滑轨上的左滑轨支架和右滑轨支架,其特征是:还包括连接所述左坐框边板与左滑轨支架的左前连杆、连接所述右坐框边板与右滑轨支架的右前连杆、连接所述左前连杆与右前连杆上部的前横管。
进一步,所述左前连杆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右前连杆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设有螺栓孔,所述左前连杆的上端部通过台阶螺栓与所述左坐框边板转动连接、下端部通过台阶螺栓与所述左滑轨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右前连杆的上端部通过台阶螺栓与所述右坐框边板转动连接、下端部通过台阶螺栓与所述右滑轨支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左前连杆的上部、右前连杆的上部对应设有装配孔,所述前横管的左端与左前连杆上的装配孔配合焊接、右端与所述右前连杆上的装配孔配合焊接。
进一步,所述台阶螺栓与螺栓孔之间配合有耐磨衬套。
进一步,所述左前连杆和右前连杆上均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前横管为屈服强度≥345MPa的钢管,其壁厚为1.0mm至3.0mm;所述左前连杆和右前连杆的厚度为2.0mm至5.0mm,其屈服强度≥420MPa。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前横管不与左坐框边板和右坐框边板直接相连,前横管的位置能够根据座椅防下潜需求布置到最优区域;由于左前连杆与左坐框边板和左滑轨支架、右前连杆与右坐框边板和右滑轨支架均通过台阶螺栓连接,增强了前连杆组件的稳定性和连接可靠性,保证了连接精度,装配工艺简单,取消了旋铆、翻铆专用工装,节约了制造成本,且组装后拆卸简单,降低了售后成本;由于台阶螺栓配合耐磨衬套使用,有效消除了装配产生的间隙,提升了座椅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连杆组件异响和座椅晃动;由于前连杆组件采用强度较高的材料并设计加强筋,提高了整个前连杆组件的强度,减轻了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汽车座椅骨架前连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现有的汽车座椅骨架前连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原前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前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37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