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上车踏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0741.4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7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魏金琳;王朝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3/02 | 分类号: | B60R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赵婷 |
地址: | 7102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上车 踏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打开或收起的折叠式上车踏板。
背景技术
目前,被民众或军队广泛使用的轮式装甲车、军用越野汽车、箱货物流车等车辆,由于其自身设计需要,多存在车辆底盘高,车厢位置离地较高,不方便乘车人员上、下车的问题。
而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各个类型的车辆设计产生厂家或相关零配件生产厂家开始尝试在车辆尾部加将攀爬梯,以方便其上、下车,这种类型的攀爬梯多具有多个横向设置的横梁,以供乘车人在上、下车时逐级蹬踏,而为了真正意义上实现方便乘车人员上、下车(特别是在上车时),设计人员多会将最靠近地面的一根或多根横梁设置在低于车辆底盘的位置,这样的设计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该车辆的离去角有所减小,尽管在车辆行驶在平坦路面上时,所述离去盘的减小并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当所述车辆行驶在坑洼不平的道路或连续下坡的道路时,就有可能会发生加装的攀爬梯与路面相接触的情况,从而影响车辆的正常驾驶;另一方面,由于现有技术中所加装的攀爬梯无论使用时还是限制时,都只能保持固定状态,其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也始终不变,这也进一步地增加了在行驶过程中,当车辆行驶过障碍物时,攀爬梯底部与障碍物发生剐蹭的可能性,这也同样会影响车辆的安全驾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既方便乘车人员上、下车又不会影响车辆的安全驾驶的折叠式上车踏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所述折叠式上车踏板,包括一对第一连杆、一对第二连杆、踏板机构以及稳定机构,其中,每一根所述第一、第二连杆的其中一端都分别地与车辆尾部转动连接,而其另一端则分别地与所述踏板机构转动连接,当所述折叠式上车踏板呈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踏板机构位于同一平面,而当所述折叠式上车踏板呈收起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踏板机构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稳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车辆尾部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以将所述折叠式上车踏板保持在收起状态或打开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式上车踏板通过踏板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车辆尾部上,所述踏板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梁以及一对固定于所述固定梁上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对应,每一片所述连接片分别地与其中一根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其中一根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梁呈中空四棱柱体,其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车辆尾部;每一片所述连接片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梁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固定梁容置于所述凹槽中,所述固定梁与一对所述连接片稳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踏板机构呈U字形,包括踏板以及分别地设置于所述踏板两端且垂直与所述踏板的踏板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踏板连杆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则在所述踏板连杆的中段与其转动连接,当所述折叠式上车踏板呈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踏板连杆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机构为一对拉簧,每一根所述拉簧的一端被固定于设置于相同一侧的所述连接片上,而其另一端则被固定于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二连杆的与所述踏板机构连接的一端,其中,所述拉簧在所述连接片上的固定点靠近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连接片的连接点;当所述折叠式上车踏板呈打开状态或收起状态时,所述拉簧的两个固定点与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连接片的连接点之间三点不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拉簧两端分别设置有圆环状挂钩,在所述连接片上的固定点靠近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连接片的连接点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连杆的与所述踏板机构连接的一端分别地设置有弹簧固定机构,所述圆环状挂钩得以挂设于所述弹簧固定机构上,从而实现所述拉簧与所述连接片以及所述第二连杆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设置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踏板连杆上分别地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止挡机构,以在所述折叠式上车踏板打开时,在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踏板连杆转动至共线位置后,防止其发生进一步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底部设置有第一止挡边,所述第一止挡边靠近所述踏板连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止挡端面所述踏板连杆底部设置有第二止挡边,所述第二止挡边靠近所述踏板连杆自由端的一侧设有第二止挡端面,当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踏板连杆转动至共线位置后,所述第一止挡端面与所述第二止挡端面彼此相互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所述踏板连杆的一端设有开设有轴孔的第一凸缘,所述踏板连杆自由端设有开设有轴孔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一、第二凸缘经由旋转轴铰接,所述第一、第二凸缘之间夹设有尼龙垫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07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