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上车踏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0741.4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7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魏金琳;王朝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3/02 | 分类号: | B60R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赵婷 |
地址: | 7102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上车 踏板 | ||
1.一种折叠式上车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第一连杆(2)、一对第二连杆(4)、踏板机构(5)以及稳定机构,所述踏板机构(5)包括一对踏板连杆(52),其中,每一根所述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4)的其中一端都分别地与车辆尾部(6)转动连接,而其另一端则分别地与所述踏板连杆(52)转动连接,当所述折叠式上车踏板呈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杆(4)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踏板连杆(52)共线,而当所述折叠式上车踏板由打开状态向收起状态变化时,所述踏板机构(5)被向上抬起,所述第二连杆(4)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踏板连杆(52)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直至所述折叠式上车踏板呈收起状态时,此时,所述第二连杆(4)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踏板连杆(5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稳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车辆尾部(6)与所述第二连杆(4)之间,以将所述折叠式上车踏板保持在收起状态或打开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上车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上车踏板通过踏板固定装置(1)固定于所述车辆尾部(6)上,所述踏板固定装置(1)包括固定梁(11)以及一对固定于所述固定梁(11)上的连接片(12),所述连接片(12)与所述第一连杆(2)和所述第二连杆(4)相对应,每一片所述连接片(12)分别地与其中一根所述第一连杆(2)的一端和其中一根所述第二连杆(4)的一端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上车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梁(11)呈中空四棱柱体,其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车辆尾部(6);每一片所述连接片(12)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梁(11)相对应的凹槽(14),所述固定梁(11)容置于所述凹槽(14)中,所述固定梁(11)与一对所述连接片(12)稳固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上车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机构(5)呈U字形,包括踏板(51)以及所述一对踏板连杆(52),所述一对踏板连杆(52)分别地设置于所述踏板(51)两端且垂直于所述踏板(51)所述第二连杆(4)的另一端与所述踏板连杆(52)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的另一端则在所述踏板连杆(52)的中段与其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折叠式上车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机构为一对拉簧(3),每一根所述拉簧(3)的一端被固定于设置于相同一侧的所述连接片(12)上,而其另一端则被固定于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二连杆(4)的与所述踏板机构(5)连接的一端,其中,所述拉簧(3)在所述连接片(12)上的固定点靠近所述第二连杆(4)与所述连接片(12)的连接点;当所述折叠式上车踏板呈打开状态或收起状态时,所述拉簧(3)的两个固定点与所述第二连杆(4)和所述连接片(12)的连接点之间三点不共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上车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3)两端分别设置有圆环状挂钩(31),在所述连接片(12)上的固定点靠近所述第二连杆(4)与所述连接片(12)的连接点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连杆(4)的与所述踏板机构(5)连接的一端分别地设置有弹簧固定机构(15、41),所述圆环状挂钩(31)得以挂设于所述弹簧固定机构(15、41)上,从而实现所述拉簧(3)与所述连接片(12)以及所述第二连杆(4)之间的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折叠式上车踏板,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二连杆(4)与所述踏板连杆(52)上分别地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止挡机构,以在所述折叠式上车踏板打开时,在所述第二连杆(4)与所述踏板连杆(52)转动至共线位置后,防止其发生进一步的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上车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4)底部设置有第一止挡边(42),所述第一止挡边(42)靠近所述踏板连杆(52)的一端设有第一止挡端面(A)所述踏板连杆(52)底部设置有第二止挡边(53),所述第二止挡边(53)靠近所述踏板连杆(52)自由端的一侧设有第二止挡端面(A’),当所述第二连杆(4)与所述踏板连杆(52)转动至共线位置后,所述第一止挡端面(A)与所述第二止挡端面(A’)彼此相互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074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