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地铁整体道床广适高效型混凝土溜槽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711754.7 | 申请日: | 2017-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6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宝林;袁杰;李俊卫;王宏杰;张海冬;吴福荣;胡鹏飞;谢文;张睿航;刘天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B29/00 | 分类号: | E01B2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8 | 代理人: | 侯蔚寰 |
| 地址: | 21004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地铁 整体 道床 高效 混凝土 溜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施工辅助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地铁整体道床广适高效型混凝土溜槽。
背景技术
在地铁整体道床浇筑的传统工艺中,整体道床和水沟通常是分开浇筑,在遇到一些复杂的道床类型例如梯形轨枕整体道床时,由于道床类型的特殊性,需要分多次才能浇筑完成,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资金,同时也影响了工程工期。所谓的地铁整体道床广适高效型混凝土溜槽就是通过混凝土溜槽上下层之间的溜槽升降装置及上层溜槽位置的调节来实现复杂及简单道床形式的一次性浇筑。在保证道床整体性的同时很大程度的节约了劳动力及项目资金,同时缓解了工程工期的压力。所以积极探索地铁整体道床浇筑的新型施工工艺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也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地铁整体道床广适高效型混凝土溜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地铁整体道床广适高效型混凝土溜槽,包括上层混凝土溜槽、三角形框架、溜槽升降装置、人工牵引装置和T形走行轮;所述上层混凝土溜槽分别设置在三角形框架两斜边上;两个所述上层混凝土溜槽的顶部通过溜槽升降装置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形框架的底边顶部安装有人工牵引装置,且三角形框架的底边底部安装转动安装可在钢轨上行走的T形走行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层混凝土溜槽包括两个矩形侧板和梯形底板,两个矩形侧板分别焊接在梯形底板的两侧,所述上层混凝土溜槽由整块钢板轧制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梯形底板的底部均匀焊接有两根角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溜槽升降装置采用插槽型结构,且溜槽升降装置与三角形框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T形走行轮至少设置有四个,且均匀安装在三角形框架的底边底部。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装置构造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及操作便捷,适用于多种地铁整体道床的混凝土浇筑。
2、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中间的溜槽升降装置设计为插槽形式,结构简单,便于调节上层混凝土溜槽的高度。
3、本实用新型装置上层设置四个溜槽,搭配相应的灰斗,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溜槽的数量。
4、本实用新型装置下层支架采用三角形框架,大大提供了结构的稳固性以满足高强度作业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人工牵引装置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溜槽升降装置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溜槽升降装置主视图;
图中:1-上层混凝土溜槽、2-三角形框架、3-溜槽升降装置、4-人工牵引装置、5-T形走行轮、6-两个矩形侧板、7-梯形底板、8-两根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地铁整体道床广适高效型混凝土溜槽,包括上层混凝土溜槽1、三角形框架2、溜槽升降装置3、人工牵引装置4和T形走行轮5;三角形框架2的设计以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固性所述上层混凝土溜槽1分别设置在三角形框架2两斜边上;两个所述上层混凝土溜槽1的顶部通过溜槽升降装置3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形框架2的底边顶部安装有人工牵引装置4,便于工人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对混凝土溜槽人工牵引进行位移,且三角形框架2的底边底部安装转动安装可在钢轨上行走的T形走行轮5,便于浇筑混凝土时在钢轨上走行。
所述上层混凝土溜槽1包括两个矩形侧板6和梯形底板7,确保混凝土的性能,不至于出现离析现象,两个矩形侧板6分别焊接在梯形底板7的两侧,所述上层混凝土溜槽1由整块钢板轧制而成;所述梯形底板7的底部均匀焊接有两根角钢8;所述溜槽升降装置3采用插槽型结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且溜槽升降装置3与三角形框架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T形走行轮5至少设置有四个,且均匀安装在三角形框架2的底边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17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