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平衡双驱分动式履带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7724.5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1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贺翔;余峰钒;晏越洋;蒋庭威;马志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翔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0 | 代理人: | 马会强 |
地址: | 2768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衡 双驱分动式 履带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自平衡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自平衡双驱分动式履带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的诞生与发展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进步的伟大成果。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人们对机器人的运动要求也越来越复杂。在机器人中,移动式机器人是最为常见的,常常被人们用于非结构化环境之中,代替人类从事危险、恶劣(有毒、有辐射)的环境下作业并能够实现在复杂地形(上下坡、沟壑、复杂地面)下自由行走。
国内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的交大月球车模型是有八个轮子,四条履带,机器人模型左右各有四个轮子,两条履带。每两个轮子上设置一条履带,通过轮子的旋转带动履带的前进,进而使机器人前进。
美国由Foster-Miller公司研发的Talon和Urbot两种机器人体积相对较大,运动相对不是很灵敏,但这两种机器人的传感和承载能力有所突破,它们一般被派往建筑物的内部进行检测。
参考国内外有关机器人和相关文献,发现移动式机器人在越障时,机器人的平稳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移动机器人在越障时平稳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平衡双驱分动式履带机器人,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所述的一种自平衡双驱分动式履带机器人,包括支架和设在支架下方的驱动机器人移动或转弯的左右对称的履带式驱动装置,其技术方案在于:在支架的上端设有在机器人越障时保持自身平衡的自平衡装置,所述的自平衡装置包括与支架相连接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中心位置的半球外层、设置在半球外层内部并能够相对于半球外层的内壁运动的半球内层、设置在半球内层顶端的云盘架、连接在云盘架上的摄像头安装平台以及固定设置在半球内层底部中心的标准重物。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与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减缓自平衡装置越障时震感的减震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以自平衡装置竖直方向轴线为中心对称的品字形排布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
其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远离自平衡装置设置的履带组件I、靠近自平衡装置设置的能够分别向上旋转用于越障的履带组件II和履带组件III、以及履带组件I、履带组件II、履带组件III上方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的用于同时驱动履带组件I、履带组件II、履带组件III的驱动电机和设置在固定板上的用于履带组件II和履带组件III旋转复位的复位组件;所述的支架设置在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复位组件包括固定架、活动杆、缸体、弹簧和履带连接架,其中,活动杆的一端可移动地通过弹簧设置在缸体内;活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固定架的一端;固定架的另一端设置在固定板上,缸体的另一端铰接在用于带动履带向上旋转的履带连接架上;履带组件II和履带组件III上均设置有履带连接架。
进一步的,所述的履带组件I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该履带组件I靠近履带组件II和履带组件III的一侧设置有与驱动电机皮带传动的输入轴,输入轴上设置有链轮I、链轮II;
所述的履带组件II包括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其中,第四传动轴靠近履带组件I的一端设置有链轮III;
所述的履带组件III包括第五传动轴和第六传动轴,其中第五传动轴靠近履带组件I的一端设置有链轮IV;
其中,第一传动轴与第四传动轴连接;第二传动轴与第五传动轴连接;
其中,链轮I通过链条与链轮III连接;链轮II通过链条与连轮IV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驱动电机带动六条履带,增大了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也增大了本实用新型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动力性能增强,不易打滑。利用双驱动电的差速原理可以使本实用新型0-360°水平方向内无死角运动,遇到障碍时,履带压缩推杆,履带前端向上翘起,实现越障,当遇到平地时,复位弹簧给推杆一个力,推杆又压缩履带前端使之恢复到平面,其优点移动速度快,运动精度高。更为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履带式机器人上设置了自平衡装置,其固定设置在半球内层底部中心的标准重物随着半球内层在半球外层滑动,可以始终保持提供向下的作用力,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在越障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平衡装置示意图。
图3是一侧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复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履带组件I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履带连接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翔,未经贺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77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