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疲劳骑行车座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90576.4 | 申请日: | 2017-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2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 发明(设计)人: | 韩社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社军 |
| 主分类号: | B62J1/00 | 分类号: | B62J1/00;B62J1/02 |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0 | 代理人: | 李真真 |
| 地址: | 4713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疲劳 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骑行运动装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抗疲劳骑行车座。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行车作为短途代步工具,自行车出行不仅可以避免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污染,而且是久坐办公室的白领一族有效的健身锻炼途径,在健身会馆中也经常可以看到类似于自行车的骑行健身器具。据近年来研究的结果表明,骑自行车和跑步、游泳一样,是一种最能改善人们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自行车骑行不仅能够能预防大脑老化,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还能够能提高心肺功能,锻炼下肢肌力和增强全身耐力。骑自行车运动对内脏器官的耐力锻炼效果与游泳和跑步相同。此项运动不仅使下肢髋、膝、踝3对关节和26对肌肉受益,而且还可使颈、背、臂、腹、腰、腹股沟、臀部等处的肌肉。关节、韧带也得到相应的锻炼。根据国际有关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在世界上各种不同职业人员中,以邮递员的寿命最长,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在传递信件时常骑自行车的缘故。
现有技术中此类骑行车的车座设计为前尖后宽,骑行者的两腿分居车座突出尖部的两侧,该突出尖部直接与骑行者的大腿根部摩擦,在骑行时间较长时,会对骑行者大腿根部皮肤造成损伤,且该突出尖部直接压迫骑行者的会阴部,对于男性骑行者来说,会阴部的长期压迫势必影响该处血液循环,造成尿频、尿急、阴部不适,甚至使前列腺长期充血引发炎症,影响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在骑行过程中,骑行者与骑行车座接触部位的骨骼和肌肉群是相对运动的,而现有技术中的骑行车座均为一体式,这就更进一步加深了骑行者肌肉的摩擦以及骨骼上某个受力点一直处于支撑受力状态,使骑行者和骑行车座之间的作用力过于集中,不符合人体工程动力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稳固、受力均匀分散、不容易对骑行者造成皮肤摩擦的抗疲劳骑行车座。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疲劳骑行车座,包括套筒、转动设置在套筒内的转轴以及沿套筒轴向转动设置在套筒外壁上的主轴;在主轴的两端分别铰接有股骨坐板,两块股骨坐板远离主轴的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远离股骨坐板的一端分别与对应侧转轴的端部相铰接,且两根第一连接杆与转轴的铰接点之间的连线与转轴的转动轴线相交;在主轴的中部位于两块股骨坐板之间固定有与主轴相垂直的定轴,定轴上设有可分别向两侧的股骨坐板方向摆动的第一坐骨坐板,在定轴远离主轴的一端与套筒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转轴为空心轴,在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端盖,两根第一连接杆分别与两个端盖相铰接。
优选的,所述套筒和转轴分别为滚动轴承的外圈和内圈。
优选的,所述定轴为L形,其一端与主轴固定连接,另一端插设在固定于套筒上并相互平行的两根弹簧支撑杆之间,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定轴上位于两根弹簧支撑杆与定轴上的弯折点之间,在定轴穿过两根弹簧支撑杆的端部通过螺纹结构配合安装有调整螺母。
优选的,在所述主轴上相背于两块股骨坐板以及第一坐骨坐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坐骨坐板,第二坐骨坐板通过第二连接杆与主轴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两块股骨坐板上对称设置有用于贴合骑行者腿部的凹弧面,所述第一坐骨坐板为三角形,所述第二股骨坐板为劣弧弓形。
优选的,所述主轴通过固定设置在套筒外壁两端的两个第一套管转动设置在套筒的外壁上,所述两块股骨坐板分别通过转动套设在主轴两端的第二套管与主轴相铰接,所述第一坐骨坐板通过转动套设在定轴上的第三套管与定轴相铰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用于承载骑行者的部分包括股骨坐板以及坐骨坐板,其中股骨坐板为两块,并分别连接有方向相反的连杆机构,可使两块股骨坐板中的一块上升必定带动另一块下降,从而在骑行过程中与骑行车两腿交替上抬下压相对应,始终与骑行者的大腿部贴合,减小骑行者大腿和骑行车座之间的摩擦,且受力分散均匀,从而能够消除长期骑行带来的疲劳感。
本实用新型针对坐骨优选设置有两块坐骨坐板,其中的第一坐骨坐板一方面可左右摆动,与两侧两块处于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股骨坐板的后端始终形成一个平面,贴合骑行者股骨和坐骨以及对应的肌肉。另一方面,第一坐骨坐板通过复位弹簧与骑行者坐骨部位的下压产生上下摆动,从而起到减震的效果,更进一步减轻了骑行过程中的疲劳感。另一块第二坐骨座板与主轴固定,可随第一坐骨坐板同步上下摆动并增大了与骑行者坐骨部位的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社军,未经韩社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05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镍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坐姿可调的自行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