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齿条平夹耦合转换灵巧机器人手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2680.2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1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增;李要辉;吴哲明;刘洪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 |
主分类号: | B25J15/02 | 分类号: | B25J15/02;B25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条 耦合 转换 灵巧 机器人 手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手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齿条平夹耦合转换灵巧机器人手指装置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智能化进程快速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生产生活中使用机器人。机器人手指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抓取物体,是目前机器人领域研究的热点。人手具有20个以上的自由度,主要分布在5个指关节上,如果全部采用电机驱动控制,其控制的实时性要求较高,即使抓取一个简单的物体也需要复杂的传感和控制。为了减小控制的难度,一种方法是降低同时控制电机的数量,这样抓取物体的实时性能够更容易保证,但是带来一个问题:如何让较少的电机驱动较多的关节,抓取物体仍然稳定可靠,即如何实现欠驱动。同时,如何在欠驱动的基础上实现正向耦合和反向耦合。
通常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欠驱动抓取,一种是自适应欠驱动手指机构,经常简称为自适应手指或欠驱动手指,另一种是耦合欠驱动手指机构,经常简称为耦合手指。耦合抓取模式是指两个关节按一定的比例或者变化的比例同时转动,具体可以分为正向耦合抓取模式和反向耦合抓取模式。正向耦合抓取模式常常简称为耦合抓取,反向耦合抓取模式中按相同比例的抓取模式应用比较广泛,常称为平行夹持耦合抓取模式,常常简称为平夹抓取。如果将欠驱动抓取、正向耦合抓取模式和反向耦合抓取模式结合起来将会是抓取过程更加拟人化,在工业上中不仅能够欠驱动平夹,还能实现欠驱动耦合。
已有的齿条平夹耦合转换灵巧机器人手指装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102514012),包括基座、两个电机、近关节轴、远关节轴、中部指段、末端指段、多个带轮传动机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齿条,该装置实现了两自由度的四种抓取模式,能达到耦合手指所实现的单个电机驱动多个关节同时转动的耦合效果和耦合手指没有的独立转动单个关节的解耦抓取效果,该装置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够实现欠驱动平夹耦合,当抓取规则物体或者物体体积较大的时候,机器人手指与物体的接触面积较小,对物体施加抓持力较小,因此抓取效果不好。
已有的柔性件平夹耦合切换自适应机器人手指装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105835083A),包括基座、电机、中部指段、末端指段、弹簧、半轮凸块、转轴等。该装置实现了耦合自适应抓取模式与平夹自适应抓取模式相互转换的功能,传动机构带动中部指段绕近关节轴转动,末端指段会同时转动一个角度,达到近关节轴和远关节轴同时转动的耦合转动效果;当转动半轮至对面,又可以实现平夹自适应抓取模式。该装置不足之处在于柔性腱绳易弯曲,会导致传动不平稳现象,因此抓取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齿条平夹耦合转换灵巧机器人 手指装置,该装置具有多种抓取模式,该装置可以实现耦合自适应抓取模式,在切换半齿轮和链条后,又可以实现平夹自适应抓取模式;该装置既能平动第二指段平行夹持物体,两个关节也能同时正向弯曲耦合捏持物体,还可以先后转动第一指段和第二指段自适应包络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抓取范围大;不需要复杂的传感和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齿条平夹耦合转换灵巧机器人手指装置,包括基座、第一电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电机、第二传动机构、中部指段、末端指段、近关节轴和远关节轴;所述近关节轴套设在基座中,中部指段套接在近关节轴上,所述远关节轴套设在中部指段中,近关节轴和远关节轴平行,末端指段套固在远关节轴上,所述第一电机与基座固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中部指段相连;所述第二电机与基座固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其特征在于:该齿条平夹耦合转换灵巧机器人手指装置还包括连接件、转轴、半齿轮、下齿条、上齿条、套筒、中间轴和齿轮;第二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近关节轴相连;所述连接件套固在近关节轴;所述转轴套设在连接件上;所述转轴的中心线与近关节轴的中心线垂直;所述半齿轮套接在转轴上;所述半齿轮与近关节轴同心;所述齿轮套固在远关节轴上;所述上齿条滑动镶嵌在中部指段中;所述下齿条与半齿轮啮合,所述上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上齿条的下端与中间轴固接,所述下齿条的上端与套筒固接;所述中间轴套设在套筒中;近关节轴的中心线与远关节轴的中心线构成的平面U;所述中间轴的中心线在平面U上且垂直于近关节轴的中心线;所述中间轴与转轴共面;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采用具有自锁特性的减速传动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带轮、第一传动带、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套固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带轮套接在近关节轴上,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且三者形成带传动关系;所述第二带轮与中部指段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未经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26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