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耳加强压痕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9303.5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4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殷佳洪;陈晓飞;刘路华;周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02 | 分类号: | B21D28/02;H01M4/139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刘海 |
地址: | 214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 压痕 机构 | ||
1.一种极耳加强压痕机构,其特征是:包括能够沿相反方向转动的第二轴(111)和第四轴(211),第二轴(111)和第四轴(211)的轴端分别为动力输入端;第二轴(111)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第一轴承座(108)和第二轴承座(120)中,第四轴(211)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第三轴承座(208)和第四轴承座(220)中;在所述第二轴(111)上固定安装随第二轴(111)进行转动的主动辊(115),在第四轴(211)上固定安装随第四轴(211)进行转动的被动压痕辊(215);主动辊(115)和被动压痕辊(215)的设置位置与极片(301)上的极耳相对应,在被动压痕辊(215)或主动辊(115)的辊面上具有能够在极耳上压制出压痕的凸起压纹,主动辊(115)和被动压痕辊(215)的辊面相配合以在极耳上压制出压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加强压痕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轴(111)的动力输入端通过第一传动件连接第一轴(105),第四轴(211)的动力输入端通过第二传动件连接第三轴(205);第一轴(105)连接转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第一轴(105)通过齿轮副连接第三轴(20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加强压痕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同步带轮(107)、第二同步带轮(110)和第一同步带(109),第一同步带(109)安装在第一轴(105)上,第二同步带轮(110)安装在第二轴(111)上;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三同步带轮(207)、第四同步带轮(210)和第二同步带(209),第三同步带轮(207)安装在第三轴(205)上,第四同步带轮(210)安装在第四轴(211)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加强压痕机构,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二轴(111)的两端设置第一压辊开合装置,在第四轴(211)的两端设置第二压辊开合装置;所述第一压辊开合装置包括第一开合驱动装置和第二开合驱动装置,第一开合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轴承座(108),第二开合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轴承座(120);所述第二压辊开合装置包括第三开合驱动装置和第四开合驱动装置,第三开合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三轴承座(208),第四开合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至第四轴承座(220);所述第一开合驱动装置和第二开合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轴(111)相对第四轴(211)运动,第三开合驱动装置和第四开合驱动装置驱动第四轴(211)相对第二轴(111)运动,从而实现主动辊(115)和被动压痕辊(215)的相互撑开或压合;
所述第二轴(111)转动支撑在第一轴承座(108)一端的孔中,第一轴承座(108)的另一端转动挂设在第一支撑轴上;所述第四轴(211)转动支撑在第三轴承座(208)一端的孔中,第三轴承座(208)的另一端转动挂设在第二支撑轴上;所述第二轴(111)的中心和第一支撑轴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与第二轴(111)和第一轴(105)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一致;所述第四轴(211)的中心和第二支撑轴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与第四轴(211)和第三轴(205)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一致;当第二轴(111)和第四轴(211)相对运动时,第一轴承座(108)以第一支撑轴的中心为圆心进行摆动,第三轴承座(208)以第二支撑轴的中心为圆心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930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板材的电磁脉冲成形装置
- 下一篇:新型冲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