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的面截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7964.4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3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徐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E02B5/08;E02B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1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面截污 系统 | ||
1.一种河道的面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3)包含若干个第一河段(33)和若干个第二河段(34),所述第一河段为顶部被覆盖的河道、暗河或河道中污染严重的河段,所述第二河段(34)的顶部敞开,所述第二河段(34)位于第一河段(33)的一侧或两侧;沿第二河段(34)的两侧河岸构筑第一截污墙体和第二截污墙体,第一截污墙体与第二截污墙体上靠近第一河段(33)的端部位置构筑连接墙体;所述面截污系统包括第二河段两侧的河岸、所述第一截污墙体、第二截污墙体和连接墙体;所述第一截污墙体(1)、第二截污墙体(2)和连接墙体(4)自河道底部向上延伸且高于所在河段的正常水位;所述第一截污墙体(1)、第二截污墙体(2)分别和与其对应的河岸(31、32)之间形成集污沟道(5),所述集污沟道(5)与第一河段(33)连通;所述第二河段(34)上由第一截污墙体(1)、第二截污墙体(2)和连接墙体(4)围成的部分河道形成净水河道(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的面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污墙体、第二截污墙体端部之间的连接墙体(4)上设有闸门(4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的面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污墙体(1)、第二截污墙体(2)和连接墙体的高度不高于其对应的河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的面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3)包含一个第一河段(33)和一个第二河段(34),第二河段(34)位于第一河段(33)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的面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3)包含一个第一河段(33)和两个第二河段(34),两个第二河段(34)分别位于第一河段(33)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的面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河段(33)的顶部被覆盖物覆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的面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污墙体和第二截污墙体采用模块化的预制体构筑而成,第一截污墙体和第二截污墙体分别由若干个预制体模块沿河岸方向顺序连接构成,相邻的预制体模块接缝处密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道的面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体模块为两边带有互锁结构的钢板桩模块(7),相邻的两个钢板桩模块通过互锁结构(71)连接并形成水密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的面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河段(33)的顶部或河道的附近设置小型的污水处理站,第一河段和/或集污沟道通过水泵连接至所述污水处理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的面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沟道(5)和/或第一河段(33)与市政污水管(52)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河道的面截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沟道(5)和/或第一河段(33)通过排污泵站与市政污水管(5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796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