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硅胶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2428.7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3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曲庆涛;李珍;李琳琳;车启美;王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乳山市大洋硅胶厂 |
主分类号: | B01J19/24 | 分类号: | B01J19/24;C01B33/152 |
代理公司: | 威海恒誉润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60 | 代理人: | 李福新 |
地址: | 26451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胶 反应 装置 | ||
1.一种硅胶反应装置,其设有酸料进管(1)、碱料进管(2)、酸碱混合反应管(3)及出料管(4),所述酸碱混合反应管(3)分别与酸料进管(1)、碱料进管(2)及出料管(4)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碱混合反应管(3)呈7字形结构,其由横向连通管(5)和纵向连通管(6)组成,所述横向连通管(5)内设有喇叭筒状混合导流腔(7),所述喇叭筒状混合导流腔(7)与所述出料管(4)的内管腔相连通;所述纵向连通管(6)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球状混合反应腔(8)、半球状混合反应腔(9)、碱料入口腔(10)及圆筒状安装腔(11),所述球状混合反应腔(8)为一个或多个串联在一起,所述最顶端的球状混合反应腔(8)与所述喇叭筒状混合导流腔(7)相连通,所述半球状混合反应腔(9)与所述酸料进管(1)的内管腔相连通,所述碱料入口腔(10)的侧壁设有通孔(12);所述酸料进管(1)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相互连接的圆锥状导流部(13)、第一圆筒状安装部(14)、底面密封部(15)及酸料软管连接部(16),所述圆锥状导流部(13)设于所述半球状混合反应腔(9)底部,所述圆锥状导流部(13)设于所述碱料入口腔(10)内,所述第一圆筒状安装部(14)与所述圆筒状安装腔(11)内壁相吻合,并固定连接,所述底面密封部(15)紧密固定设于所述纵向连通管(6)下端;所述碱料进管(2)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相互连接的碱料软管连接部(17)和第二圆筒状安装部(18),所述第二圆筒状安装部(18)与所述通孔(12)内壁相吻合,并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4)为圆筒状结构,且与所述横向连通管(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料进管(2)与所述纵向连通管(6)的夹角为90°,所述酸料进管(1)与所述纵向连通管(6)的轴心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状导流部(13)的锥面与水平面所夹锐角α为45~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硅胶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状导流部(13)的锥面与水平面所夹锐角α为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状安装部(14)与所述圆筒状安装腔(11)内壁采用螺纹方式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筒状安装部(18)与所述通孔(12)内壁采用螺纹方式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料软管连接部(16)和所述碱料软管连接部(17)表面间隔设有若干个环状固定突起。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硅胶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横向连通管(5)与所述纵向连通管(6)的夹角为9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硅胶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智能控制装置(19)、第一PH值感应装置(20)、第二PH值感应装置(21)、第三PH值感应装置(22)、LED声光报警装置(23);所述第一PH值感应装置(20)设置在所述酸料进管(1)上,所述第二PH值感应装置(21)设置在所述碱料进管(2)上,所述第三PH值感应装置(22)设置在所述出料管(4)上;所述智能控制装置(19)分别通过控制线路与所述第一PH值感应装置(20)、所述第二PH值感应装置(21)、所述第三PH值感应装置(22)、LED声光报警装置(23)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乳山市大洋硅胶厂,未经乳山市大洋硅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242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量子点前驱体合成装置
- 下一篇:气液固三相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