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5972.0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0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刚;孟召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对于车辆上使用的传统电池模组来讲,所有电池模组都固定安装在电池壳体的电池托盘上,因此传统电池壳体较大,并且电池壳体整体吊挂在车体下面,整体重量重达几百公斤。安装完后的电池模组与电池托盘固定为一个整体,在电池模组损坏需要维护或更换时,只能将整个电池包拆卸,再打开电池壳体,然后拆卸需要维护或更换的电池模组。此外,传统车辆的电池包充电时也只能将车辆停在有充电桩的位置,操作十分不便。
此外,电池模组容易被盗窃,给用户造成财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包,电池模组装拆方便,并且可以对电池模组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包括:托盘,所述托盘适于固定在车辆的底部;上盖,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托盘上以在所述上盖与所述托盘之间限定出容纳腔,所述上盖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多个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托盘上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电池模组相对所述托盘可滑动,从而适于从所述开口以滑动方式取出所述电池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包,上盖可以对电池模组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同时,设置上盖,还可以避免电池模组被偷盗,从而为用户减少财产损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上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包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活动门固定在所述开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磁性固定件和第二磁性固定件,所述第一磁性固定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固定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门和所述开口处且磁性相吸,所述第一磁性固定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固定件中的至少一个为电磁件。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件由所述电池模组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动门的上端设置有转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动门由驱动电机驱动进行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门包括左右两个。
可选地,两个所述活动门共用一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联动组件带动两个所述活动门同时翻转。
具体地,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齿条和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左侧的所述活动门相连以带动左侧的所述活动门翻转;第二齿条和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右侧的所述活动门相连以带动右侧的所述活动门翻转,所述第二齿条包括:下段、上段和连接段,所述下段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上段位于所述下段的斜上方并通过所述连接段相连,所述下段与所述第一齿条处在同一平面内且彼此间隔开,所述上段位于所述第一齿条的上方;以及共用齿轮,所述共用齿轮啮合在所述上段与所述第一齿条之间,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共用齿轮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动门具有竖直位置和水平位置,在活动门处于所述竖直位置时活动门封闭所述开口,在活动门处于所述水平位置时所述活动门向上翻转至水平位置,以打开所述开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托盘的立体图;
图2是电池模组的立体图;
图3是活动门的示意图;
图4是上盖与托盘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联动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池模组100、电池模组本体1、模组滑动部2;
托盘200、托盘底壁201、左侧部分2011、右侧部分2012、托盘滑动部202、前立板203、后立板204、中间连接立板205;
联动组件304、第一齿条305、第一齿轮306、第二齿条307、下段3071、上段3072、连接段3073、第二齿轮308、共用齿轮309;
上盖400、开口401、活动门402、容纳腔403、转轴4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59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