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可调节高度、减震的坐垫支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8347.3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6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邓昆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昆泉 |
主分类号: | B62J1/08 | 分类号: | B62J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调节 高度 减震 坐垫 支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可调节高度、减震的坐垫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单车又称自行车,当前共享单车的发展呈井喷态势发展,它有效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短途出行问题,为社会提供了经济、低碳、便捷的交通方式。但目前,很多共享单车的座位不可调,可调的都是采用简单管口紧固的方式,而且紧固扣采用螺母微调松紧度的方式,造成了力气小的人打不开紧固扣,或者紧固压力不够,造成坐垫下沉或摇头等,严重影响骑行者的使用体验。若采用车架加弹簧的减震方式,将大大降低车架的强度以及提高了制作成本。基于以上情况,亟需一种一体化的、易装拆、经济、效果好的可调高度、减震系统,满足共享单车频繁调节坐垫高低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提供减震,实现舒适的骑行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可调节高度、减震的坐垫支架,以解决现有共享单车坐垫高度调节不方便、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可调节高度、减震的坐垫支架结构,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坐垫管、封口盖和调节手柄,其中:
外套管内壁设有一轴向的导向槽,内套管外壁下部设有与导向槽相匹配的调节齿条,调节齿条上设有多个齿形槽,调节手柄通过手柄销活动连接在外套管上,调节手柄的端部设有与齿形槽齿接的凸轮,通过调节凸轮和不同齿形槽的齿接以改变内套管的高度,外套管内壁下部设有下限位板,封口盖螺接在外套管顶端,下限位板和封口盖构成内套管上下截止位;
内套管上部设有与导向槽相对应的开口槽,内套管内壁中部设有上限位板,坐垫管套设在内套管中,坐垫管下部活动穿设在上限位板的通孔中,坐垫管中部设有与导向槽和内套管内壁相匹配的导向板,坐垫管底端设有防止坐垫管从上限位板中脱出的限位头,上限位板和导向板之间的坐垫管上套设有减震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管内壁下部设有中限位板,所述下限位板和中限位板之间设有调节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弹簧的弹力在2kg左右。
进一步地,所述下限位板、中限位板、上限位板和限位头均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弹簧的弹力大于75kg,有效压缩距离大于5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齿条作为高度调节机构,替代靠摩擦力压紧管口的紧固方式,通过齿条承托人的重量,有效消除因管口摩擦力不够造成坐垫下沉以及坐垫摆头等弊端,实现轻松调节;同时在内套管和坐垫管之间装配减震弹簧,有效缓冲人体重量,提高骑行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自行车可调节高度、减震的坐垫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行车可调节高度、减震的坐垫支架结构分解图;
图3是自行车可调节高度、减震的坐垫支架结构轴剖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套管、2-下限位板、3-调节弹簧、4-中限位板、5-内套管、6-限位头、7-上限位板、8-减震弹簧、9-坐垫管、10-封口盖、11-调节手柄、12-导向板、13-螺纹孔;14-沉头孔、15-开口槽、16-调节齿条、17-齿形槽、18-手柄销、19-凸轮、20-导向槽、21-坐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自行车可调节高度、减震的坐垫支架结构,包括外套管1、内套管5、坐垫管9、封口盖10和调节手柄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昆泉,未经邓昆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83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