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导体激光器的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3640.0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9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丰;黄伟;张巍巍;杨立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5/024 | 分类号: | H01S5/0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激光器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激光器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半导体激光器以其体积小、重量轻、电压低、功率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光纤通信、光电集成、光盘存储、泵浦光源、大气环境检测、痕量有毒气体分析及分子光谱学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领域。其中,部分领域对于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有着更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增大半导体激光器的脊宽和增大工作电流是提高输出功率的最直接的方式,但是,与此同时也会导致半导体激光器有源区在工作时温度的升高。半导体激光器在工作时的温度对其阈值电流密度、斜率效率和光谱稳定性等有显著影响,发光区过热会导致发光区腔面损伤甚至是器件退化,最终造成器件失效,因此,需要有效地进行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半导体激光器的封装结构,能够有效地对半导体激光器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半导体激光器的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包括热沉、设置于所述热沉顶部的导电层及设置于所述导电层上的半导体激光器和过渡电极,所述半导体激光器、所述过渡电极均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所述热沉包括第一导热层、第二导热层及位于所述第一导热层与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的至少一层第三导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的材质均为钨铜合金,和/或所述第三导热层的材质为铝碳化硅、铝碳、碳化硅或铝硅。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热沉内的水冷通道,所述水冷通道包括分别用于与循环水冷源连接的进口和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通道呈蛇形。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热沉底部的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扇与所述热沉之间的翅片组。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过渡电极上的过流保护装置,所述过流保护装置与所述过渡电极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流保护装置为保险丝。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外壳,所述半导体激光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半导体激光器对应的发射窗口。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外接电源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封装结构包括热沉,所述热沉包括第一导热层、第二导热层及位于所述第一导热层与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的至少一层第三导热层,通过所述热层可以有效的对半导体激光器进行散热,提升半导体激光器的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图1为半导体激光器的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冷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实用新型,并且本实用新型不应该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封装结构包括热沉1、导电层2、半导体激光器3和过渡电极4。导电层2位于热沉1的顶部,半导体激光器3和过渡电极4位于导电层2上。半导体激光器3、过渡电极4均与导电层2电性连接。热沉1包括第一导热层11、第二导热层12及位于第一导热层11与第二导热层12之间的至少一层第三导热层13。
半导体激光器3与导电层2电性接触的一面为其负极,半导体激光器3远离导电层2的一面为其正极。半导体激光器3的正极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的正极连接,其负极依次与导电层2、过渡电极4连接并经过渡电极4与外接电源的负极连接。
具体的,第一导热层11、第二导热层12的材质为钨铜合金,第三导热层13的材质为铝碳化硅、铝碳、碳化硅或铝硅。本实施例中的热沉1包括至少三层导热层且每一层导热层均采用高热导材料,因此,通过热沉1可以有效地对半导体激光器3进行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36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同光路双波长激光器
- 下一篇:一种电火花塞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