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地形车换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2104.7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8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向阳;范戈;李想;何强;陈官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飞神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F16H61/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黄庭松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形 换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地形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地形车换挡系统。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在中国俗称沙滩车。因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轮摩托车”。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在北美和西欧应用较广,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地形车的英文是All Terrain Vehicle(适合所有地形的交通工具),缩写是ATV,俗称为“沙滩车”,又称“全地形四轮越野机车”,车辆简单实用,越野性能好,外观一般无篷。与汽车一样,全地形车也具有发动机、变速箱、换挡杆等一系列动力及挡位结构。其中,全地形车的挡位通常有L挡(低速挡)、 H挡(高速挡)、N挡(空挡)、R挡(倒挡)及P挡(驻车挡)。通过换挡杆的位置的变化,可以实现不同挡位的切换。不过,目前的全地形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此时为L挡或H挡),若是换挡杆因滑挡或误触碰而进入R挡或P 挡位置,则十分危险,也容易对变速箱造成严重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对换挡杆实现准确有效定位,防止滑挡,且具有挡位杆换位时的保护限位功能,在行驶过程中,可有效避免换挡杆因滑挡或误触碰而进入R挡或P挡位置,既能保护变速箱,避免其受损,又可有效保障乘员安全的全地形车换挡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地形车换挡系统,包括排挡杆限位座、设置在排挡杆限位座上的挡位槽及用于切换全地形车挡位且穿过的挡位槽的换挡杆,挡位槽包括主道槽及依次排列的L挡槽、H挡槽、N挡槽、R挡槽及P挡槽,所述L挡槽、H 挡槽、N挡槽、R挡槽及P挡槽均与主道槽连通,
还包括用于被全地形车刹车踏板下拉的解锁拉索,排挡杆限位座上设有横销孔及穿过横销孔的定位销,定位销通过销弹簧与排挡杆限位座连接,定位销两端分别为连接端与限位端,定位销的连接端与定位销的限位端均处在横销孔外,定位销的连接端与解锁拉索连接,换挡杆上设有保护板,保护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凸起;
当换挡杆进入L挡槽或H挡槽时,定位销外侧壁与第一定位凸起分离;当换挡杆进入N挡槽时,定位销外侧壁与第一定位凸起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凸起,第一定位凸起与第二定位凸起之间形成切换槽,当换挡杆进入R挡槽时,定位销的限位端处在切换槽中,定位销外侧壁与第一定位凸起接触,定位销外侧壁与第二定位凸起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全地形车刹车踏板上设有转筒件,转筒件轴线与全地形车刹车踏板的转动轴线重合,转筒件上设有钩板,解锁拉索上端与定位销的连接端连接,解锁拉索下端设有连接钩,连接钩与钩板钩接。
作为优选,所述换挡杆通过转板座与保护板连接,排挡杆限位座上设有主轴,转板座通过内转轴与排挡杆限位座转动连接,内转轴上设有与排挡杆限位座连接的扭簧,内转轴轴线水平且垂直于主轴轴线,L挡槽、H挡槽、N 挡槽、R挡槽及P挡槽均位于主道槽的同一侧,换挡杆进入主道槽时,保护板与主轴转动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转板座上设有用于与变速箱内的换挡拨叉铰接的外拉杆,外拉杆包括与转板座球铰的前杆段及与前杆段螺纹连接的后杆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能对换挡杆实现准确有效定位,防止滑挡,且具有挡位杆换位时的保护限位功能,在行驶过程中(此时为L 挡或H挡),可有效避免换挡杆因滑挡或误触碰而进入R挡或P挡位置,也可避免在倒车过程中(此时为R挡),换挡杆因滑挡或误触碰而进入P挡位置,既能保护变速箱,又可保障乘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挡杆限位座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全地形车刹车踏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排挡杆限位座1、主道槽1a、换挡杆2、全地形车刹车踏板3、转筒件31、钩板32、连接钩33、解锁拉索4、定位销5、保护板6、第一定位凸起61、第二定位凸起62、转板座7、内转轴71、扭簧72、主轴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飞神车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飞神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21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研究积雪漂移的风洞
- 下一篇:一种AMT自动换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