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型旋压铝合金车轮淬水用旋转机械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4080.2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27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金洪奎;张勇乐;李江峰;王克;胡伟立;信海源;明世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市立中车轮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08 | 分类号: | B25J9/08;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91 | 代理人: | 姜彦 |
地址: | 07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型 铝合金 车轮 淬水用 旋转 机械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车轮轻型旋压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轻型旋压铝合金车轮淬水用旋转机械手。
背景技术
近年来,铝合金车轮以其散热快、安全、重量轻、节能、舒适性好和外观漂亮等优点在轿车领域得到普及,已是衡量轿车外观质量的一种标志。目前在成形铝合金车轮的方法中最受关注的就是轻型旋压加工方法,即先通过低压铸造工艺制成旋压毛坯,然后再通过对轮辋处坯料进行强力旋压最终成形。这种加工方法成形后的金属晶粒变细,并具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强度和硬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既保证了车轮的美观、安全,又保证了车轮的轻量化。传统技术对于铝合金车轮在加工过程时是通过人工对其进行搬运,由于铝合金车轮体积较大,重量较大,费时费力还易造成产品磕碰,现有技术是通过机械手对其进行搬运,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手在输送过程中不能灵活的移动,从而会影响搬运效率,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手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操作者的使用,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型旋压铝合金车轮淬水用旋转机械手,其具有稳定性好、输送效率高和功能多样化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型旋压铝合金车轮淬水用旋转机械手,包括两个底座、两个立柱和横梁,两个立柱一端分别与两个底座相连接,另一端与横梁连接在一起,横梁上可滑动的设置有横向滑块和驱动装置,横向滑块上可滑动的设置有纵向滑块,纵向滑块的顶端设置有旋转台,旋转台的底端通过紧固螺栓与纵向滑块进行固定,旋转台上设置有转臂和机械手,转臂一端与旋转台相连接,另一端与机械手相连接,所述机械手包括连接块、气缸和夹持部,所述连接块通过紧固螺栓与转臂相连接,所述气缸和夹持部通过紧固螺栓相连接,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滚轮装置和齐平装置,固定板与底座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滚轮装置和齐平装置分别与固定板相连接。
为了更好的使用滚轮装置,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滚轮装置包括滚轮、滚轮框架和转轴,滚轮框架与固定板相连接,滚轮通过转轴与滚轮框架相连接。
为了更好的使用齐平装置,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齐平装置包括支撑块、连接机构和固定螺栓,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垂直板和水平板,垂直板和水平板相连接,水平板和支撑块上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圆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圆孔将水平板和支撑块连接在一起,垂直板上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凹槽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垂直板通过固定螺栓穿过凹槽和螺纹孔与固定板连接在一起。
为了更好的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滚珠丝杠和驱动电机,滚珠丝杠穿过横向滑块且一端与立柱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电机相连接。
为了更好的使用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横向滑块和纵向滑块的设计保证了机械手可以自由在沿着横向和纵向进行位置上的调节,滚轮装置和齐平装置的设计方便了工作人员对于整体设备的搬运,伺服电机的设计保证了横向滑块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旋转台的设计使得机械手可以任意角度的进行旋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局部示意图;
标号说明:1-底座;2-立柱;3-横梁;4-横向滑块;5-纵向滑块;6-旋转台;7-转臂;8-连接块;9-气缸;10-夹持部;11-固定板;12-滚轮;13、滚轮框架;14、转轴;15-支撑块;16-垂直板;17-水平板;18-凹槽;19-滚珠丝杠;20-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市立中车轮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保定市立中车轮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40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