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水泵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0378.3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4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瑞;马茂;兰燕杰;张艳青;贺燕铭;田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5/10 | 分类号: | F01P5/10;F01P7/14;F01P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10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水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水泵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车用发动机为维持气缸体和气缸盖在合适的工作温度,通常设置有冷却水泵,冷却水泵靠主动皮带轮驱动,冷却液经过水泵后进入气缸体水套,然后进入气缸盖水套,通过设置在缸盖出水口处的节温器控制冷却液进入散热器还是直接进入水泵,冷却水泵随发动机转速的升高而升高,冷却液流量也将随之增加。
但是,现有的水泵仅设置一个冷却液出口,冷却液经过气缸体水套后进入气缸盖水套,而气缸体和气缸盖对冷却液流量的要求不一致,传统水泵无法兼顾气缸体和气缸盖的散热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水泵及发动机,用以实现通过设置可转动的分水阀对进入缸体和缸盖的冷却液流量进行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水泵,包括:
水泵壳体,包括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且所述水泵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水泵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第一通道;
水泵叶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部;
分水阀,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分水阀上设置有第二通道,其中通过所述分水阀的转动,所述第二通道包括使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同时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状态,以及使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其中之一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水泵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三容置腔,所述水泵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三容置腔和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三通道以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三容置腔和所述进水口的第四通道;
所述第三容置腔内设置有泄流阀,所述泄流阀上设置有泄流通道;所述泄流阀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置腔内;通过所述泄流阀在所述第三容置腔内的转动,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之间通过所述泄流通道连通或者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之间封闭。
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水泵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分水阀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水泵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泄流阀与所述第二电机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分水阀的轴心线与所述泄流阀的轴心线相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分水阀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用于与第一驱动装置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泄流阀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用于与第二驱动装置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分水阀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接触的侧面上相对设置有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通过一通槽与所述第二开槽连通,所述第一开槽、所述通槽和所述第二开槽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开槽的截面的半径和第二开槽的截面的半径均大于所述通槽的截面的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泄流阀设置为与所述第三容置腔的形状相匹配的圆柱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缸体和缸盖,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其中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至所述发动机的缸体,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至所述发动机的缸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水泵及发动机,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可转动的分水阀能够实现对冷却液的流量进行控制,能够通过对分水的阀旋转角度进行控制,以实现对进入发动机缸体和缸盖的流量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水泵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水泵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水泵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水泵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水阀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泄流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03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冷隔热外壳
- 下一篇:用于液体处理的污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