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探针卡及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9102.3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5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牛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天津)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73 | 分类号: | G01R1/073;H01L21/66 |
代理公司: | 上海立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1 | 代理人: | 侯莉,毛立群 |
地址: | 300385***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针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探针卡及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的制造过程中,在晶圆切割成封装芯片之前,需对晶圆中的芯片进行电学性能测试,并将晶圆中不合格的芯片进行标记,然后于后段的封装制程之前将这些标记的芯片舍弃。该测试环节至关重要,其可以确认芯片的性能以对芯片进行筛选,从而降低封装成本。为确保芯片功能和成品率的有效测试,要求测试设备的检测精度始终在制造厂内的规格范围以内,从而需对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检测仪器进行定期的校准。
其中,探针检测设备是于半导体领域中,对晶圆上的器件进行特性分析而使用的检测的设备。探针检测设备包括测试机、探针台和探针卡(probecard)。测试机用于施加信号以及测量反馈回的信号。探针台的主要功能是对待测芯片进行载入和载出,同时对待测样品及探针卡上的探针进行精确定位。探针卡是晶圆测试中被测芯片和测试机之间的接口,在进行测试时,探针卡上的探针直接与芯片上的焊垫接触,引出芯片信号并将信号反馈于测试机,测试机对探针卡回馈的信号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芯片的电性特性,掌握晶圆是否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缺陷。同样的,为了确保探针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需对探针检测设备进行校准,通常的方法是对探针检测设备进行外校(送至特定校准机构进行校准)或送于机台产商进行校准,校准频率为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每次校准均需花费大量的校准资金。
因此,如何在既可保证探针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的情况下,又可适用于多种测试条件,以节省成本,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探针卡,能够适用于多种测试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探针卡,包含: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探针和金手指,每一个所述探针对应一个金手指,所述探针同测试单元相连接,所述金手指与测试机相连接;所述探针包含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至少一个接通装置,所述接通装置包含第一信号源与第二信号源,所述第一信号源与所述第一探针相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源与所述第二探针相连接;所述接通装置还包含一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所述第一信号源电连接;所述电磁铁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二信号源电连接,当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二信号源断开连接;电磁铁下方设置有磁铁。
可选的,所述接通装置包含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源和所述第二信号源。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号源中的信号是正负电流交替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源中的信号是接地信号。
可选的,所述磁铁与所述电磁铁相互吸引时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磁铁与所述电磁铁相互排斥时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的,所述接通装置中还包含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源,另一端连接处于第一位置的电磁铁。
可选的,所述接通装置中还包含壳体、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可选的,还包含电磁铁固定装置,所述电磁铁固定装置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固定装置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杆摆动。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信号源的信号是正电流时,所述磁铁与所述电磁铁相互排斥,当所述第一信号源的信号是负电流时,所述磁铁与所述电磁铁相互吸引。
可选的,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电磁铁位于第一位置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还包含一种测试系统,包括测试机,及设置于所述测试机上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探针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探针卡通过设置电磁铁与磁铁,使得在施加正向电流和反向电流时,电磁铁与磁铁相互吸引或排斥,从而给探针接通不同的电位,因此能够适用于更多的测试环境。本实用新型的探针卡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探针卡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探针卡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探针卡接通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探针卡接通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天津)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天津)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91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