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扫吸分离的集尘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4678.2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2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高新忠;甘嵩;凡海洋;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匠龙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1/24 | 分类号: | A47L11/24;A47L1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尘装置 集尘盒 吸尘通道 大颗粒 集尘腔 吸尘通道入口 大颗粒垃圾 机器人运动 分腔隔板 中扫组件 隔开 吸口 吸入 毛发 垃圾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扫吸分离的集尘装置,扫吸分离的集尘装置具有吸尘通道和集尘盒扫口。吸尘通道通过纯吸的方法将灰尘和毛发吸入到集尘腔中,集尘盒扫口则通过中扫组件的旋转将大颗粒垃圾扫入到集大颗粒腔中,集尘腔和集大颗粒腔中间由分腔隔板隔开,二者互不影响独立工作。且吸尘通道入口在机器人运动方向的集尘盒扫口的前面,垃圾经过时会先经过吸口吸,后经过扫口扫,先吸后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尘装置,尤其在于其扫吸分离的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扫地机器人作为一种智能家电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使用,扫地机目前智能化程度变得更高,这就需要扫地机器人更加的可靠的工作,但在目前家居环境情况下,扫地机器人有一个行业难点就是中扫缠毛。中扫作为整个扫地机器人的核心工作部件,一旦缠毛则会失效和停止工作,需要人为去干预,这给扫地机器人的日常使用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急需一种有效处理扫地机器人中扫缠毛发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吸分离的集尘装置,具体方案如下:包括风机、集尘盒,所述风机、集尘盒安装在机器人内部,所述风机包括风机吸风口、风机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尘单元和清扫单元,所述吸尘单元、清扫单元设置在机器人主体的底部,所述吸尘单元设置在机器人运动方向的清扫单元的前部,所述吸尘单元包括吸尘通道,所述吸尘通道包括吸尘通道入口和吸尘通道出口,所述清扫单元包括中扫组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吸分离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盒包括集尘盒吸口、集尘盒扫口、集尘腔、集大颗粒腔,所述集尘盒吸口、集尘腔通过分腔隔板与所述集尘盒扫口、集大颗粒腔形成两个独立的吸尘空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吸分离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通道出口与集尘盒吸口对接,所述集尘腔通过海帕与风机风道转接件对接,所述风机转接通道与所述风机吸风口对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吸分离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扫组件通过集尘盒扫口与集大颗粒腔连接。
机器人,包括行走模块、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扫吸分离的集尘装置,所述扫吸分离的集尘装置为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扫吸分离的集尘装置。
有益效果:
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扫吸分离的吸尘装置,将机器人的吸和扫分开处理,吸尘通道入口不存在阻挡吸力的滚刷等其他物体,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吸尘能力。
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扫吸分离的吸尘装置,吸尘单元设置在机器人运动方向的清扫单元的前部,彻底解决了行业中扫组件缠毛发的难题,通过大吸力吸尘通道入口的先行处理,吸走毛发和灰尘,剩余大颗粒通过中扫组件直接扫到集尘盒扫口,中扫组件不再会因为缠绕毛发而停止工作而需要人为去帮助清理。从而使机器人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轴测半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尘盒轴测示意图。
图中:1-吸尘通道 1a-吸尘通道入口 1b-吸尘通道出口
2-集尘盒 2a-集尘盒吸口 2b-集尘盒扫口
2c-分腔隔板 2d-集尘腔 2e-集大颗粒腔
3-风机 3a-风机吸风口 3b-风机出风口
4-海帕 5-风机风道转接件 6-中扫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匠龙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匠龙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46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饲料车间清洁防尘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电动扫拖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