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箍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9796.0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3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叶;沈沉;曹正伟;王雪峰;李虹霞;潘玉军;肖刚;勾鹏;宣达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2 | 分类号: | F16L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具有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卡箍结构和具有该卡箍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内部布置着各种管路,例如水管、油管、线束等,有时相邻的管路之间互相干涉或者距离过近,需要通过卡箍将相邻两条管路隔开。由于不同管路的直径不同,且不同类型管路之间距离的要求不同,现有技术中,卡箍的长度和直径等参数固定的,卡箍的通用性较差,需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规格的卡箍对管路进行隔离。由此,提高了车辆的装配成本,同时容易出现装配失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通用性更强的卡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卡箍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卡箍结构,包括第一卡箍、第二卡箍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卡箍与所述第二卡箍之间,且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可调。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卡箍结构,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管路之间的距离要求,卡箍结构的通用性更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箍结构,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螺柱,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螺纹套筒,所述第一螺纹套筒与所述第一螺柱螺纹连接。由此,人员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螺柱伸出第一螺纹套筒的长度,调节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箍结构,所述第一卡箍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卡箍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背离设置,且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中心连接线上。由此人员可以更方便地将相邻的两个管路分别卡接在第一卡箍以及第二卡箍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箍结构,所述第一卡箍内形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截面大小可调。由此通过调节第一卡槽的截面大小,可以将不同尺寸的管路卡接在第一卡槽内,提高了卡箍结构的通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箍包括第一弧形段与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的一端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弧形段的一端设有第三套筒,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卡箍的连接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套接定位在所述第二套筒内,且所述第一调节板露出所述第二套筒的长度可调,所述第二调节板套接定位在所述第三套筒内,且所述第二调节板露出所述第三套筒的长度可调。
由此,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板露出第二套筒的长度以及第二调节板露出第三套筒的长度,可以调节第一卡槽的截面大小。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分别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三套筒内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槽。由此,人员在调节第一调节板至露出第二套筒合适长度,以及调节第二调节板露出第三套筒至合适长度之后,可以将第一卡槽固定至合适的截面大小,从而方便将不同尺寸的管路卡接在第一卡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卡箍内形成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截面大小可调。由此通过调节第二卡槽的截面大小,可以将不同尺寸的管路卡接在第二卡槽内,提高了卡箍结构的通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箍包括第三弧形段与第四弧形段,所述第三弧形段的一端设有第四套筒,所述第四弧形段的一端设有第五套筒,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卡箍的连接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调节板和第四调节板,所述第三调节板套接定位在所述第四套筒内,且所述第三调节板露出所述第四套筒的长度可调,所述第四调节板套接定位在所述第五套筒内,且所述第四调节板露出所述第五套筒的长度可调。
由此,通过调节第三调节板露出第四套筒的长度以及第四调节板露出第五套筒的长度,可以调节第二卡槽的截面大小。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调节板和所述第四调节板分别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定位凸起,所述第四套筒和所述第五套筒内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槽。由此,人员在调节第三调节板至露出第四套筒合适长度,以及调节第四调节板露出第五套筒至合适长度之后,可以将第二卡槽固定至合适的截面大小,从而方便将不同尺寸的管路卡接在第二卡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设有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卡箍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无需准备多种规格的卡箍结构,降低了车辆的装配成本,且无需对多种卡箍结构进行选择,防止出现装配失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97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