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系统的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75326.9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2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戴译宁;黄世俭;丁伟;蒋嵩杰;朱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众联合汽车改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18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电动 系统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系统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凭借其便捷性和快速性而成为当今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人们对汽车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于汽车尾门系统而言,特别是汽车电动尾门系统,作为汽车主要构成部分,其性能的提升成为了目前研究的重点。
性能测试作为性能提升的前提,测试过程的简化、准确度以及测试成本都直接影响着测试结果。目前,对于汽车电动尾门系统的测试会直接采用实车进行测试,由于实车的体积大,移动和展示均不便,且容易造成车体的损坏,导致目前的测试成本过高,并且由于每辆车的体积和形态不一样,在测试过程中需针对每一辆车进行独立的测试布置,过程繁琐,不利于效率的提升,同样造成测试成本过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系统的测试装置,以体积小和可移动的平台为主体,方便放入试验箱中,消除了实车体积大、移动不便为问题,同时,平台主体由铝合金框架组成,自重更轻、强度更高,结构更牢固,使用年限更长,降低了测试成本,且平台上的安装位置和配置均可调,可模拟不同的车型结构,适应性更高,简化了测试过程,省略了一车一变换布置的测试模式,还防止对实车造成损坏,同样降低了测试成本。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系统的测试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框架主体和电气控制结构,其中,
框架主体包括模拟车体的固定框架和模拟尾门的可动框架,可动框架的顶部铰接于固定框架的顶部,且固定框架的立柱上开设有滑槽,滑槽中设置有滑动安装模块,滑动安装模块与可动框架通过撑杆连接,同时,固定框架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带锁止的脚轮;
电气控制结构包括控制器、碰撞触发开关、计数器以及若干线束,控制器与撑杆、计数器以及碰撞触发开关均通过线束连接。
上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系统的测试装置,其中,滑动安装模块包括设置于滑槽内且沿滑槽滑移的滑块和设置于滑块上的球头安装模块。
上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系统的测试装置,其中,球头安装模块上开设有若干配合孔,且配合孔均为螺纹孔。
上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系统的测试装置,其中,框架主体为铝合金材料。
上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系统的测试装置,其中,固定框架下部和可动框架的下部接触处均设置有橡胶缓冲垫。
上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系统的测试装置,其中,电气控制结构还包括手动开关,手动开关通过线束连接于控制器上。
上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系统的测试装置,其中,控制器上设置有蜂鸣器。
上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系统的测试装置,其中,固定框架侧面形状呈“L”字形设置,且固定框架上设置有若干斜支撑。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1、设置固定框架模拟车体、可动框架模拟尾门结构,避免了采用实车测试带来的问题,既方便测试,也能防止对实车造成损坏,且测试成本也低;2、框架主体均为铝合金框架,自重轻且强度高,结构更坚固,耐冲击性更好,且便于搬运;3、固定框架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带锁止的脚轮,既便于移动,又能在测试时固定,适应性更高;4、固定框架的立柱上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带球头安装模块的滑动安装模块,且于球头安装模块上开设若干配合孔,可调节到更多不同的位置,结合可调节的可动框架,模拟更多不同型号车型的尾门系统,适应性更好;5、设置控制器,并结合计数器和碰撞触发器,能保证监测数据采集的准确性;6、设置手动开关,实现了结合控制器的两种控制模式,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测试适应性更高;7、控制器上设置有蜂鸣器,在运行异常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控制停机并由蜂鸣器发出警报,直至排除异常,安全性更高;8、固定框架和可动框架的下部接触部分均设置有橡胶缓冲垫,防止测试过程中发生碰撞损坏,保护性更好,延长平台的使用年限,降低测试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系统的测试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附图中:1、固定框架;11、斜支撑;12、滑槽;13、滑动安装模块;131、球头安装模块;132、配合孔;14、铰接杆;141、铰接组件;2、可动框架;3、脚轮;4、橡胶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众联合汽车改装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众联合汽车改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753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速自动触发记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底盘调试检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