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晶片旋转显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2814.8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8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游佩武;裘立强;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杰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G15/10 | 分类号: | G03G15/1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苏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83 | 代理人: | 周全 |
地址: | 225008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片 旋转 显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芯片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晶片旋转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二极管芯片生产的过程中,在曝光后的显影工序一般把晶片放入静止的显影槽中,使用显影液去除未曝光的光阻区域,由于晶片无法与显影液充分接触,可能造成显影不均匀的问题出现。于是出现了提刷的方式,即显影槽中的显影液静止,通过机械作用将晶片反复浸入,使得显影液均匀涂覆在晶片上,从而使得线条清晰,但提刷的方式产生静电,易失火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显影效果好、安全性高的晶片旋转显影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显影装置本体,所述显影装置本体内设有晶片固定装置,所述晶片固定装置包括驱动块和若干设在驱动块上的晶片固定夹。
所述固定夹固定设在驱动块上,所述驱动块由电机一驱动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所述驱动块为水平放置的蜗轮,所述固定夹通过若干啮合在蜗轮周围的蜗杆与蜗轮连接,所述蜗轮由电机二驱动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所述固定夹由两根相对设置的、与晶片适配的固定槽构成。
所述固定槽铰接在驱动块上,两根所述固定槽之间设有一根水平的弹簧,晶片放入固定槽中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装置本体内装显影液,将晶片插在固定架上,由电机带动转动,搅动显影液,增加显影液和晶片的接触机会和接触压力,使晶片与显影液充分接触,从而提升显影效果,使显影均匀。所述固定夹由两根相对设置的、与晶片适配的固定槽构成,所述固定槽铰接在驱动块上,两根所述固定槽之间设有一根水平的弹簧,晶片放入固定槽中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不仅可以有效固定晶片,还可以放置不同尺寸的晶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显影效果好,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向剖视图;
图中1是显影装置本体,2是驱动块,3是轴,4是固定槽,5是弹簧,6是蜗杆,7是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显影装置本体1,所述显影装置本体1内设有晶片固定装置,所述晶片固定装置包括驱动块2和若干设在驱动块上的晶片固定夹。所述驱动块2活动连接在固定在所述显影装置本体底部的轴3上,可围绕轴3转动。
所述固定夹由两根相对设置的、与晶片适配的固定槽4构成。所述固定槽4铰接在驱动块2上,两根所述固定槽4之间设有一根水平的弹簧5,晶片放入固定槽中时弹簧4处于拉伸状态,即原始状态时,两根固定槽4之间的距离小于晶片的宽度,通过弹簧4的支撑力来维持平衡,当有晶片要显影时,拨开固定槽,将晶片放入其中,晶片通过弹簧拉伸产生的压力被固定在固定槽4中,不仅可以有效固定晶片,还可以放置不同尺寸的晶片,扩大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固定夹固定设在驱动块2上,所述驱动块2由电机一驱动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固定在固定夹上的晶片围绕轴3作旋转运动,为了使晶片和显影液接触均匀,顺时针和逆时针交互进行。
图3-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驱动块2为水平放置的蜗轮,所述固定夹通过若干啮合在蜗轮周围的蜗杆6与蜗轮连接,所述蜗杆6插接在固定于显影装置本体1内壁上的轴承7中,轴承7对蜗杆6起支撑作用,所述蜗轮由电机二驱动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蜗杆6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固定在固定夹上的晶片围绕各自的蜗杆6作旋转运动,为了使晶片和显影液接触均匀,顺时针和逆时针交互进行。
本实用新型在装置本体内装显影液,将晶片插在固定架上,由电机带动转动,搅动显影液,增加显影液和晶片的接触机会和接触压力,使晶片与显影液充分接触,从而提升显影效果,使显影均匀。所述固定夹由两根相对设置的、与晶片适配的固定槽构成,所述固定槽铰接在驱动块上,两根所述固定槽之间设有一根水平的弹簧,晶片放入固定槽中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不仅可以有效固定晶片,还可以放置不同尺寸的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杰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杰利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28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防止计数齿退齿的硒鼓
- 下一篇:传动齿轮组及处理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