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列N排外驱球形车轮式车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9412.4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7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帅石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鹏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30 | 分类号: | E04H6/30;E04H6/42 |
代理公司: |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51216 | 代理人: | 芶忠义,董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绵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外 球形 车轮 车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狭长地下车库地形用平面机械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自走式平面停车场车位布置方案为2+1方案,即每两排固定车位中间必须要设置一条中间车道供汽车通行使用,不能作为车位使用而只能计入车位公摊面积,一个地面自走式车位包含中间通道、连接通道及出入口公摊面积11.25平米加上自身标准车位面积13.75平米总共为25平米,一个地下车库车位公摊面积包括中间通道、连接通道、立柱、面积一般为29.5平米左右,再加进出口坡道总面积约为40平米,而汽车自身投影面积一般不足10平米,所以地面平面停车场土地利用率只有40%,地下车库只有25%。在停车场停车引入用停车设备后,例如德国的RAY自动泊车系统采用单独的单个机器人叉车搬运汽车能够将传统的自走式车库的车位布置方案2+1改进为最多每六排活动车位共用一条车道的车位布置方案6+1方案,土地利用率理论上达到86%,但由于必须保留至少一条宽度大于通道的连接横向通道,土地利用率实际大约在50%左右,提高了10-15%左右,但是并没有做到停车区域面积利用到极致,只是实现了无人自动泊车,减少了停车场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雾霾源。这种增加车位方案比自走式车位布置方案在停车数量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存在如下不足,每个机器人成本高昂,存取车时间耗时太长,如果没有预约取车平均达到半小时左右,周转效率不高,安全性略差。举例说要取6排中间最里边的两辆车的某一辆车子流程,机器人需要依次将外边的两排的两辆汽车预先搬运到通道上的某一处,该通道节点被暂存的汽车堵塞不能通过其他存取机器人,汽车搬运机器人需要搬运两次并将暂存于通道上,然后再将所需要取走的车子搬运到出入口后返回原处,再进行两次搬运,把通道节点上的两辆车子依次摆到原位,另外机器人需要对准车身、车轮扫描,然后机器人自己的位置与所存的车辆对应正确后才能进入位置夹持车子、行走搬运也是非常费时,每存取一辆车耗时很长。所以这套系统需要和航班数据联网,提前知晓每个取车旅客的车辆信息,提前半小时将车子送到出入口,使用的前提是提车需要提前半个小时通知车库,如果没有提前通知,对不起,只有等大约半个小时才能取走车。这个自动泊车系统车库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机场使用,设计有270多个个车位,设计有10个出入口,也就是说如果同时来11个人取车,第十一个人就是提前通知了RAY系统取车,也得等半个小时后才能取车,还有一个隐藏的严重问题由于机器人失控,搬运机器人会碰坏其他车辆,因此造成安全性严重不足。还有美国的魔方机器人自动存取车系统和我国深圳一家公司的AGV自动泊车系统与此类似,只是存取车机器人比德国的叉车略小,这里就不在赘述。
不过上述三家公司平面机器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一条技术偏见是不对的,平面停车机器人停车还是能够增加一些车位。我国按照传统停车方式的地下车库车位每年产量近1000万个,也就是建设了近400平方千米地下车库,地下车库投资总额超过20000亿人民币,如果是地下多层车库,每增加一层投资额还会增加20%以上,土地利用率很低和投资浪费巨大。如果能够实现地下车库20平米以内停放一辆车,那么投资节省将达到10000亿以上,经济效果显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地下车库汽车在车库内行驶都是5KM/h随停随走怠速方式行驶,尾气排放异常严重,属于雾霾重要制造者。如果今后全国新建的所有地下车库全部采用机械车库,将实现地下车库无人化,汽车尾气零排放,人们也不进出地下车库存取车也更为方便,另外一个原因地下车库由于监控死角多属于治安和刑事案件的高发点,因此地下车库采用机械车库有充足的理由。但是在地下车库采用现有的机械式立体车库是不现实的,因为还是采用2+1车位布置方案,在地下车库不但无法增加车位甚至还要减少车位,而且还要增加车位后期运营成本。由于车辆数量大幅度增加,在有限的场地内和空间内如何大幅度增加停车密度成为一个停车科技研究发展方向,在注意到这个问题后,世界上出现了采用成本高昂的平面机器人停车方式,对单位面积内停车数量增加做了有益探索,但是在地下车库每一层都安装德国、美国和我国深圳公司的搬运机器人设备,由于增加车位数太少以及高昂成本问题也是根本没机会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鹏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绵阳鹏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94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体停车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共享单车智能停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