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的性能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437619.8 | 申请日: | 2017-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6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 发明(设计)人: | 崔楠楠;王振声;韩文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宏海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5/00 | 分类号: | G01M15/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1 | 代理人: | 王华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斯特林 发动机 回热器 性能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的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需求不断上升,化石能源储量不断下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亟待发展。在众多的新能源中,太阳能因其具有储量无限性、分布普遍性、利用清洁性、利用经济性等优点,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斯特林发动机是一种新型的可以利用外部能源(如太阳能)加热的闭式循环活塞发动机。其工质被密封在气缸里,受热膨胀后推动活塞,使发动机对外做功。回热器作为斯特林发动机中重要的蓄换热设备,其工作性能对斯特林发动机整机性能有巨大的影响。研究表明,斯特林发动机的功率损失主要来自于回热器,而回热器的功率损失主要取决于回热器的孔隙率、基体热导率、进口温度变化、工质流量以及回热器的空体积。
由于回热器的性能是影响斯特林发动机的功率的主要方面,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的性能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的性能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的性能检测装置,包括一进气管道,该进气管道由进气口至排气口依次设有第一气体过滤器和第二气体过滤器,所述进气管道的排气口与所述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的一端口连通,所述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的另一端口与一排气管路连通,所述进气管道上设有第一压力表;所述排气管路上设有第二压力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进气管道上设有温度表和流量计。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气体过滤器是空气粗过滤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气体过滤器是空气精细过滤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一稳压气源,该稳压气源的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道的进气口连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回热器在装入斯特林发动机之前的性能检测,为斯特林回热器的性能做了提前判定,防止了不合格的回热器装入斯特林发动机中。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提高了批量生产斯特林发动机的装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进气管道;2、空气粗过滤器;3、温度表;4、流量计;5、空气精细过滤器;6、第一压力表;7、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8、第二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一种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的性能检测装置,包括一进气管道1,该进气管道由进气口至排气口依次设有第一气体过滤器和第二气体过滤器,所述进气管道的排气口与所述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7的一端口连通,所述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的另一端口与一排气管路连通,所述进气管道上设有第一压力表6;所述排气管路上设有第二压力表8。
所述进气管道上设有温度表3和流量计4。
所述第一气体过滤器是空气粗过滤器2。
所述第二气体过滤器是空气精细过滤器5。
还包括一稳压气源,该稳压气源的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道的进气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设计的目的在于利用该检测装置确定回热器的性能,其中检测的指标参数是气体流量和压力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宏海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东方宏海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76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