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车身零件粘接工装夹具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34280.6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3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鹏;赵忠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理原车辆技术研发(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F16B1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接 车身零件 定位夹紧 辅助工装 碳纤维 工装夹具机构 本实用新型 种碳纤维 施胶 工业机器人 碳纤维零件 工装主体 固定平台 生产效率 粘接固化 定位销 夹紧处 夹紧力 尼龙 产线 夹紧 节拍 覆盖 流动 展示 | ||
本实用新型展示了一种碳纤维车身零件粘接工装夹具机构,包括BASE板、定位夹紧单元和辅助工装,所述BASE板是定位夹紧单元的固定平台,定位夹紧单元定位及夹紧碳纤维车身零件,辅助工装位于定位夹紧单元上方,固定碳纤维车身零件并提供施胶的空间。碳纤维车身零件固定在定位夹紧单元与辅助工装上,对固定在辅助工装的零件进行施胶,通过定位销将辅助工装与粘接工装主体定位夹紧完成粘接。本实用新型在碳纤维零件粘接夹紧处,采用了一种尼龙用来加强粘接时的覆盖范围,使得粘接夹紧力更加均匀。辅助工装可跟随车身零件在产线上流动,运用工业机器人实现零件的定位粘接过程,大大减少了粘接固化时间对节拍的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粘接工艺,特别涉及到一种碳纤维车身零件粘接工装夹具机构。
背景技术
当今汽车制造领域白车身侧围内外板大多采用刚强钢板采用冲压成型工艺而成,但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新型材料由于重量更轻,强度更好,越来越受到汽车制造厂家的青睐,碳纤维作为新型的工艺加工原材料满足了当今汽车的发展趋势,而对于碳纤维的粘接技术还趋于起步阶段,本实用新型专利在传统焊接工装夹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碳纤维粘接工装夹具的工业自动化方案。新材料碳纤维的应用降低了白车身的重量,对应的粘接技术在白车身装配工艺中更应该得到推广。
在现有汽车技术中,汽车生产厂家一直想大批量的生产碳纤维材料的零部件,随着模压成型技术的成熟,RTM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碳纤维材质的车身零部件生产已经可以实现,由于车身零部件由传统的钢质材质,变成了碳纤维材质,因而传统的焊接工装夹具不再适用于新型的白车身装配工艺。为实现碳纤维零部件的装配成型,引进了碳纤维零部件的粘接工装夹具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焊接工装夹具机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碳纤维粘接工装夹具机构,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碳纤维车身零件粘接工装夹具机构,包括BASE板、定位夹紧单元和辅助工装,所述BASE板是定位夹紧单元的固定平台,定位夹紧单元定位及夹紧碳纤维车身零件,辅助工装位于定位夹紧单元上方,固定碳纤维车身零件并提供施胶的空间。
优选的,碳纤维车身零件固定在定位夹紧单元与辅助工装上,对固定在辅助工装的零件进行施胶,通过定位销将辅助工装与粘接工装主体定位夹紧完成粘接。
优选的,所述辅助工装使用铝合金构成。
优选的,所述辅助工装定位在车身零件上,可跟随零件流动,等胶水固化后再卸下来。
优选的,所述粘接工装主体与零件接触处使用尼龙材料实现柔性接触。
优选的,所述定位夹紧单元为气动驱动,辅助工装通过机器人抓取、涂胶、定位、夹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了保证粘接的胶缝均匀,在碳纤维零件粘接夹紧处,采用了一种尼龙用来加强粘接时的覆盖范围,使得粘接夹紧力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辅助工装可跟随车身零件在产线上流动,大大减少了粘接固化时间对节拍的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运用工业机器人实现零件的定位粘接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自动化程度。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工艺新颖、重量轻、成本低、装卸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粘接工装夹具的一些实施范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工装夹具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粘胶的流水槽总成和后地板总成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理原车辆技术研发(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理原车辆技术研发(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342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