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组合式后处理器减排性能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19566.7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7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楼狄明;张静;孙瑜泽;徐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11/00 | 分类号: | F01N11/00;F01N3/035;F01N3/20;F01N13/18;G01M15/04;G01D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组合式 处理器 性能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后处理器减排性能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柴油机组合式后处理器减排性能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我国部分城市空气污染加剧,雾霾频发。环保部对北京等9个城市PM2.5源解析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大气主要污染源, 2015年柴油车NOx和PM排放超过污染物总量90%,HC和CO超过80%。严重的城市致霾问题,促使我国加速NOx、PM2.5排放控制。2016年4月我国东部11 省已率先实施柴油车国五排放标准,全国将于2017年全面实施。环保部于2016 年12月发布了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重型车排放标准已完成意见征求。
使用简单的后处理器已不能满足严格的排放法规,必须多种后处理器串联组合使用,因此多种后处理器串联组合后的排放分析将成为发动机台架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处理器不同的结构参数和不同处理器不同的贵金属涂覆量,会产生若干组合方案,每套方案均需分析各处理器前后的排放情况,从而得到减排效果最佳的组合方式。
一个气体检测设备不能同时连接多组排气管,若使用多套检测设备,不同检测设备各自的标定误差会带来不同测点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变差,并且多套检测设备费用昂贵,在经费方面也会带来困难。
同时,为了研究多种后处理器串联组合使用时减排性能最佳的组合方案,单次试验结束后,需拆卸后处理器后安装下一套方案的后处理器,由于排气温度在300 摄氏度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拆卸时须等待其冷却后进行操作,等待后处理器自然冷造成人力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并且危险性大。
之前存在的研究成果中,已经提出后处理器并联采样系统,但只能分析单个后处理器的排放,不能实现同时分析多个后处理器串联后单个后处理器前后的排放,已不能满足在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下的减排性能分析方案;并且尚未有专利涉及针对柴油发动机台架快速冷却后处理装置,试验时间长,试验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柴油机组合式后处理器减排性能测试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柴油机组合式后处理器减排性能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两路并联分流设置的排气管路,每路排气管路首端均分别通过手动蝶阀连接柴油机排气管,每一路排气管路中的手动蝶阀后端均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多个后处理器,首端后处理进气端、末端后处理器出气端以及相邻两个后处理器之间分别设有一个排气采样孔,所述的排气采样孔分别通过一路独立的排气采样管道连接至气体检测装置,所述的排气采样管道连接有用于在某一时刻将唯一一路排气采样管道连通气体检测装置的排气采样控制单元。
首端后处理器进气端和末端后处理器出气端通过连接管连接至相应的排气管路中,相邻后处理器之间也通过相应的连接管相互连接,所述的排气采样孔分别设置在对应的连接管上。
所述的连接管通过连接装置进行固定,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板和卡箍,所述的支撑板和卡箍分别设有2个,所述的卡箍分别通过支撑板对称设置在底座左右两端,所述的连接管平行于底座设置且两端分别通过卡箍固定。
所述的卡箍包括箍环和卡环,所述的箍环为一端设有开口的环形结构,所述的卡环设置多个并沿箍环内壁均匀分布,箍环开口端设有两片平行设置的对接板,所述的对接板上对称设置用于螺栓固定的固定孔。
所述的后处理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氧化催化转换器、催化型连续再生颗粒捕集器和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
所述的排气采样控制单元包括多个电控阀门以及分别连接电控阀门的第一控制器。
该系统还包括快速冷却装置,所述的快速冷却装置包括液氮喷射器,每条排气管路中的每个后处理器均配置一个液氮喷射器。
所述的快速冷却装置包括真空保温绝热管,相邻两条排气管路之间均分别设有一条真空保温绝热管,所述的真空保温绝热管通过总控制阀连接至液氮罐,所述的真空保温绝热管上设有多个喷射器安装口,进行测试时,在后处理器对应位置的喷射器安装口上安装喷液氮喷射器。
所述的液氮喷射器包括两个喷射口,所述的喷射口呈八字型分布且喷射口朝向后处理器安装设置,所述的喷射口设置液氮喷射器自动控制阀,所述的液氮喷射器自动控制阀连接至液氮喷射自动控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195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