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红外激光对射的货运列车泄漏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5179.8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0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卜涛江;刘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隆信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38 | 分类号: | G01M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8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 激光 对射 货运 列车 泄漏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货运安全防范技术领域,涉及对货运列车泄露的检测,具体是一种基于红外激光对射的货运列车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运输安全不仅影响铁路本身的效率和效益,更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与和谐稳定。货运列车运送煤、矿物质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货运列车的目的是将货物安全、快捷的运送到目的地。在铁路运输煤、铁矿等过程中,及时发现载物车厢的煤、铁矿等泄漏现象,对于保证行车安全意义重大,也是杜绝煤资源、铁矿等资源浪费的有力措施之一。
然而,目前国内对于货运列车是否存在泄漏只能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眼睛观察识别,这种识别方法效率低,而且工作强度大,如果长时间出现泄漏现象未及时发现,也会给经济和环境造成很大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行进中货运列车泄露现象只能通过人眼识别所存在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红外激光对射检测装置,适用于货运列车的泄漏检测,使铁路货检人员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分析车厢泄漏状况。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红外激光对射的货运列车泄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货运轨道旁的红外激光对射检测单元,所述红外激光对射检测单元包括有用于发射红外激光的投光器,及用于接收红外激光的受光器,所述受光器同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连接至PC机。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红外激光对射检测单元配置有四组,分别设置于车站出入口信号灯位置的货运轨道两侧。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红外激光对射检测单元配置为双光束红外激光对射。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货运轨道同一侧的两个红外激光对射检测单元相互之间安装距离间隔一个枕木。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货运轨道同一侧的两个红外激光对射检测单元相互之间安装距离为40cm~60cm。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投光器的安装高度配置为低于列车车厢底部20cm~40cm,所述受光器与车厢边缘的水平距离被配置为至少50cm。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准确检测货运列车车厢泄漏情况,并且通过控制器将车厢两侧的泄漏情况及存在的泄漏点发送至PC机,向铁路货检人员提供准确的泄漏信息,同时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实施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红外激光对射检测单元;101、投光器;102、受光器;103、连接座;2、控制器;3、PC机;4、底座;401、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于红外激光对射的货运列车泄漏检测系统,包括四组设置于车站出入口信号灯位置货运轨道A两侧的红外激光对射检测单元1,即货运轨道A每侧均配置有两组红外激光对射检测单元1,用于检测车厢一侧泄漏情况,实现同时采用多组检测,消除由于人为或因红外线脉冲信号线路偏移等产生的误信号;
各红外激光对射检测单元1均包括有用于发射红外线脉冲信号的投光器101,及用于对应接收该红外激光对射检测单元1中投光器101所输出的红外线脉冲信号的受光器102;
各红外激光的投光器101中的受光器102同控制器2相连接,以将接收到的红外线脉冲信号的状态值发送至控制器2,其中状态值包括受光器102接收到信号时的反馈值和受光器102未接收到信号时的反馈值;
控制器2连接至PC机3,将车厢两侧的泄漏情况及存在的泄漏点发送至PC机3,向铁路货检人员提供准确的泄漏信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各红外激光对射检测单元1均对应安装于一底座4之上;具体地,底座4埋设或固定于地面,各底座4之上竖直固定设置有两根管柱401,红外激光对射检测单元1中的投光器101、受光器102分别通过配置有调节螺栓的连接座103安装于两根管柱401之上,并且可通过螺栓调节投光器101、受光器102的安装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红外激光对射检测单元1配置为双光束红外激光对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隆信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隆信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51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