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侧倾悬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69200.3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2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邱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G17/019 | 分类号: | B60G17/019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098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侧倾 悬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侧倾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侧翻是影响汽车安全性的重要问题。高速转弯或紧急变道产生的侧向离心力、侧向风作用力、以及左右路面不平产生的垂向作用力会引起车辆载荷转移、车身倾斜,前者会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及附着安全性,后者会加剧载荷转移量,降低抗侧翻极限能力;同时,大幅车身侧倾还易造成驾驶员心理负担进而对车辆运动状况形成误判,导致不当操作引发事故,过大的侧向力甚至会引起汽车失稳侧翻,危害严重。
悬架是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它把车身和车轮弹性地连接在一起,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保证乘员的舒适性、减小车辆本身的动载荷。
现有的汽车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通过弹性元件和减振器可以缓和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但无法改善因侧向力和垂向力引起车辆侧倾或侧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抗侧倾悬架系统,改善侧向力和垂向作用力引起的侧倾。
一种抗侧倾悬架系统,连接在汽车的车身和车轮之间,包括悬架横臂、分别设置在所述车身下端两侧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还包括ECU、与所述 ECU电性连接的模式切换阀和蓄能器切换阀,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一蓄能器,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上腔室和所述第一蓄能器分别与第一液压油路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液压缸和第二蓄能器,所述第二蓄能器通过所述蓄能器切换阀与第三液压油路和第四液压油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液压油路和所述第四液压油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上腔室和下腔室连接,所述模式切换阀与所述第一液压油路、第三液压油路、第四液压油路、第一液压缸的下腔连接;
当所述汽车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ECU控制所述模式切换阀关闭且控制所述蓄能器切换阀导通所述第二蓄能器与所述第三液压油路的连接;当所述汽车处于第一侧倾状态时,所述ECU控制所述蓄能器切换阀导通所述第二蓄能器和所述第三液压油路的连接,且控制所述模式切换阀至交叉互联状态;当所述汽车处于第二侧倾状态时,所述蓄能器切换阀导通所述第二蓄能器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下腔的连接,所述模式切换阀切换至平行互联状态,所述平衡状态为未侧倾时的状态,所述第一侧倾状态为所述汽车因侧向力引起侧倾时的状态,所述第二侧倾状态为所述汽车因垂向作用力而引起侧倾时的状态。
上述抗侧倾悬架系统,其中,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ECU电性连接,所述ECU根据所述传感器检测的信息确定所述汽车的侧倾状态。
上述抗侧倾悬架系统,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分别用于检测所述汽车的方向盘转角、侧向加速度和车身姿态。
上述抗侧倾悬架系统,其中,所述蓄能器切换阀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蓄能器连接,所述蓄能器切换阀的自由端在所述第三液压油路和第四液压油路之间切换。
上述抗侧倾悬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下腔室和所述模式切换阀分别连接在第二液压油路的两端。
上述抗侧倾悬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还分别包括弹簧和减振器。
上述抗侧倾悬架系统,其中,所述模式切换阀和蓄能器切换阀为滑阀或转阀。
上述抗侧倾悬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均为非对称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中,ECU根据传感器检测的信息判断车辆是否侧倾以及是侧向力还是垂向作用力引起车辆侧倾,然后控制模式切换阀以及蓄能器切换阀,使悬架系统在相互断开、交叉互联、平行互联三种状态之间切换。悬架系统在交叉互联或平行互联状态下,液压缸产生与车身侧倾力矩相反的作用力矩,实现抗侧倾的目的。所述抗侧倾悬架具有结构简单、无能耗等优点,既达到抗侧倾目的,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又不牺牲车辆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抗侧倾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汽车处于第一侧倾状态时抗倾斜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汽车左侧受到侧向力时抗倾斜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汽车处于第二侧倾状态时抗倾斜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右侧路面不平导致车身侧倾时抗倾斜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科技学院,未经江西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692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遥控操作的平板运输车平台升降控制系统
- 下一篇:电动汽车双叉臂悬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