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矩阵式排列的微电子封装引线框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43175.1 | 申请日: | 2017-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4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 发明(设计)人: | 郑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先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202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矩阵 排列 微电子 封装 引线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的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矩阵式排列的微电子封装引线框架。
背景技术
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的后工序生产过程中,引线框架是不可缺少的;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IT产业正在高速发展,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能感受到的事情;在电子市场上买来的电子产品的管脚,看起来整齐规则、排列有序,设计上让人们感觉到它能很方便地在线路板上安装,引线框架就是用于安装集成电路芯片的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引线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的半导体芯片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是半导体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引线框架随着集成电路等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迅速提高以及高可靠性、小型化、表面贴装化的发展,对引线框架的设计、加工、质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线框架新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新工艺的问世,又促进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相应的对传统引线框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传统通孔插件TO-92封装的引线框架大多数为1×50的单排阵列,不仅引线框架制造成本高昂,且1×50单排阵列的引线框架制造框架过长,占用的耗材多,这就导致了设计模具过长,模具过长时就要分成多台模具来完成,冲切时也不能保证同步完成,尤其是在高速粘片机和焊线机机物料传动系统上得不到有效应用,从而导致设备数量占用率高;
(2)随着加工水平的提高、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引线框架逐步向着高精度、高密度、高产量的方向发展,单排阵列1×50的引线框架已经逐步被淘汰,其使用寿命低、模具标准化程度低、制造周期过长,已经不能够满足商业效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克服现有同类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引线框架精密度差、低密度、产量低、插装类元器件在封装时外引脚缺乏精细化、外引脚过长、过宽、过厚等缺陷和不足,向社会提供一种生产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高、产品封装质量好、使用寿命长、向着高精度、高密度、高产量方向发展的微电子封装引线框架。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一种矩阵式排列的微电子封装引线框架,其特征包括封装窗口单元(1)、封装阵列单元(2)、交叉对称单元(3)、工艺校准孔(4)、机械传动定位孔(5)、衔接中筋(6)、横向定位导向主筋(7);所述的封装阵列单元(2)由基本封装窗口单元(1)构成,所述交叉对称单元(3)由封装阵列单元(2)旋转衔接组成。
所述衔接中筋(6)起着连接固定所述封装窗口单元(1)、封装阵列单元(2)和交叉对称单元(3)。
所述横向定位导向主筋(7)连接支撑所述衔接中筋(6)围成一个整体。
所述工艺校准孔(4)、机械传动定位孔(5)镂空在横向定位导向主筋(7)上。
所述工艺校准孔(4)位置相较与机械传动定位孔(5)在后。
优选的,所述封装窗口单位(1)为一个通孔插件TO-92框架的单元结构,其单元结构由引脚(8)、内管脚(9)和基岛(10)组成,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铜基材料或者表面镀铜的铁基材料构成,厚度为0.3~0.38mm;引脚(8)作为微电子塑封体上外露的管脚部分,基岛(10)局部镀银用来固定芯片的载体,其镀层厚度为0.08mm,内管脚(9)与芯片间在焊接引线之后,将电路连接至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封装阵列单元(2)是由每列包含多个相同的封装窗口单元(1)经上、下两侧纵向连续排列而成,采用连续排列12个纵向的封装窗口单元(1)以构成基本阵列结构,所述封装窗口单元(1)之间的排列间距为1.7±0.1mm,以便于微电子封装制造中塑封工序起到独立封胶的作用。
更进一步的,所述交叉对称单元(3)是由两个独立的封装阵列单元(2)通过旋转衔接组成,其是用两个独立的所述封装阵列单元(2)以对称形式旋转180°,并将所述封装窗口单元(1)的引脚(8)采用互补形式交叉拼接,形成数量结构为12×2个的组装形式。
更进一步的,所述衔接中筋(6)为一种封胶连筋,起着将单个所述封装窗口单元(1)的引脚(8)连接固定,并连接至整个所述封装阵列单元(2),所述封胶连筋共有两条,分别位于所述交叉对称单元(3)上的两个独立封装阵列单元(2)上,长度为57±1mm,宽度为0.5~0.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先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先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31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外转子电机
- 下一篇:鞋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