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恒温饭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7973.3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9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沙超;吴鹏飞;王汝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A45C11/20 | 分类号: | A45C11/20;A47G23/04;G05D23/19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张芳 |
地址: | 2100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恒温 饭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饭盒,具体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恒温饭盒。
背景技术
饭盒是居家必备物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饭盒如此简单的生活用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以保温和环保最为突出。目前市场上的饭盒主要也是从保温和环保这两个方面的改善来吸引消费者眼球,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普通饭盒以塑料为主,置于饭盒中的食物很容易变凉,即使在饭盒中通过保温式的内胆来实现,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会逐渐变凉;由此出现了一种盒内部温度可控的饭盒,但是现有技术控制饭盒里的温度并没有达到较精准地控制,并且结构复杂,采用的零部件较多,增加材料成本。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保温饭盒。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饭盒保温效果差、饭盒内部温度控制精确性差、结构复杂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恒温饭盒,通过控制回路控制加热灯对饭盒内部进行加热,加热灯功率稳定,保证饭盒保温效果佳;且结构简单灵活,易于实现。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恒温饭盒,包括盒体、与所述盒体顶端连接的盒盖以及与所述盒体底部连接的底座,所述盒体、盒盖和底座内均具有空腔结构;所述盒体内设有内胆和玻璃腔体,所述内胆外侧面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盒体内壁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玻璃腔体置于所述盒体顶部,所述玻璃腔体内设有一组加热灯;
所述盒盖表面设有LED显示屏和旋转开关;
所述盒盖内设有可调光电路,所述可调光电路包括第一、二、三、四、五电阻R1,R2,R3,R4,R5、滑动电阻RP1、双向可控硅VS、双向触发器KS和电容C1,所述第四电阻R4为光敏电阻,所述滑动电阻RP1、第五电阻R5和电容C1依次串联连接,所述滑动电阻RP1、第五电阻R5和电容C1串联形成的电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VS并联,所述双向可控硅VS、双向触发器KS和第一电阻R1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VS、双向触发器KS和第一电阻R1串联形成的电路与所述滑动电阻RP1、第五电阻R5串联形成的电路并联,所述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串联形成的电路与所述电容C1并联,所述加热灯之间相互并联,所述加热灯并联形成的电路一端连接至所述滑动电阻RP1和所述双向可控硅VS之间,所述加热灯并联形成的电路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滑动电阻RP1和所述旋转开关之间通过电线连接;
所述底座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压力传感器、控制器、电量传感器和蓄电池;所述压力传感器、电量传感器、LED显示屏和可调光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LED显示屏和可调光电路分别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通过通道与所述盒盖连通,所述通道内设有从所述控制器引出的若干根数据线以及从所述蓄电池引出的若干根电线,所述LED显示屏和可调光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LED显示屏和可调光电路分别与所述蓄电池通过电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置于防温层内,所述防温层顶端与所述盒体底端连接,所述防温层底端与所述控制器顶端连接,所述盒体内设有隔热垫,所述隔热垫位于所述内胆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腔体采用耐高温玻璃材料制成的玻璃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10K3435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采用hx711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量传感器采用akh-066电流互感器或ba电流感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采用stc89c52rc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与盒盖之间通过螺杆螺栓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外侧面上方连接卡扣,所述盒盖上方设有卡扣槽,所述卡扣与卡扣槽配合连接,使得所述盒体和所述盒盖之间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79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