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以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21809.3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4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文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箱 安装 支架 以及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以及具有该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控系统的深入应用,人们在追求外观、动力性的同时往往会更加关注车辆电器性能的稳定性,这就促使汽车电路设计稳定性变得尤为重要。
但一些机舱线束在布置时存在固定点少,固定不充分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线束容易松动,会造成很多电器件与周边干涉磨损或线束接插件松脱,造成整车电器功能失效,尤其是发动机舱线束,需要特殊稳定的固定以保证整车正常供电工作,一旦功能失效,会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的严重后果,因此要保证发动机线束的牢靠固定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该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固定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三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三安装板上分别设置有线束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变速箱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三安装板分别位于不同平面;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且与所述变速箱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通过设置限位件和变速箱安装孔,可以保证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在变速箱上的固定可靠性,以及可以提高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在变速箱上的装配效率。另外,通过在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上分别设置线束安装孔,可以同时固定多个线束,而且多个线束的固定可靠性较好,可以提高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固定多个线束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位件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弯折设置且弯折角度为9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呈人字形且具有三个端部,两个所述端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三安装板且另一个所述端部设置有所述线束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两个端部处分别设置有加强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结构为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夹角α1满足关系式:α1=90°,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三安装板之间的夹角α2满足关系式:90°<α2<18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线束安装孔分别为线束卡箍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板上的线束安装孔为线束卡扣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线束卡扣安装孔为长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三安装板分别设置有翻边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所述的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和变速箱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安装在变速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线束安装支架100;
第一安装板10;第二安装板20;第三安装板30;
线束安装孔40;变速箱安装孔50;限位件60;
加强结构70;翻边结构80;
端部一a1;端部二a2;端部三a3;
变速箱200;紧固件300;
线束400;卡箍410;卡扣4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100,该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100可以固定在变速箱200的壳体上,而且该变速箱线束安装支架100可以用来安装线束400,例如,发动机靠近变速箱200的线束4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218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带预警开关装置
- 下一篇:车载多媒体系统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