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于传热散热智能蜗轮减速机箱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8598.8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5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邓才松;邓鸿月;张永生;许红英;陈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鸿森达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57/039;F16H57/032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徐金琼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于 传热 散热 智能 蜗轮 减速 机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蜗轮减速机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于传热散热智能蜗轮减速机箱体。
背景技术
高端蜗轮减速机是一种设计紧奏、同时四齿以上、多齿啮合、传动比大而平稳、噪声小,是一种相对精密的机械,使用它的目的是传动空间交错的两轴之间的动力和运动,降低转速,增加转矩。根据传动类型减速机可分为齿轮减速机、蜗轮减速机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其中蜗轮减速机在各式机械的传动系统中都可以见到它的踪迹,从交通工具的船舶、汽车、机车,建筑用的重型机具,机械工业所用的加工机床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电、仪器仪表等等,其应用从大动力的传输工作,到小负荷、精确的角度传输都可以见到它的广泛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蜗轮减速机普遍存在制造精度低、传动发热漏油、摩擦磨损失效快、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不能满足尖峰载荷承载能力、抗冲击能力、特别是智能化程度为“零”等共性问题,而这些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高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现有技术提供的箱体结构为封闭式储油量小的单油池箱体,油池箱体壁厚较厚,导致箱体的散热性差,而减速机工作过程中,蜗轮蜗杆之间的滑动摩擦会产生大量热量,由于现有减速机箱体传动散热性差,往往使得润滑油温升快或漏油及变质失效,进而影响减速机的使用寿命;在速机箱体的材质,现有减速机箱体一般都釆用铸铁或铸钢制造,虽然材料成本低、承载能力大,但是,箱体材料的比重大,散热性差、储存油量小、受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温度变化的直接影响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于传热散热智能蜗轮减速机箱体,以现有减速机因箱体结构引起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易于传热散热智能蜗轮减速机箱体,包括油箱,所述油箱旁侧设有用于润滑油自循环冷却、储存的副油箱,所述油箱和副油箱之间的共壁上设有实现润滑油冷热自循环的上油孔与下油孔。
优选地,所述副油箱的壁厚为油箱的壁厚的1/5-1/4。
优选地,所述油箱由上下设置的箱盖和箱体组成,所述箱体的材质为铝合金、铸铁或铸钢,所述箱盖以及副油箱由钢板、铝合金模压而成。
优选地,所述副油箱由上下设置的副箱盖和副箱体组成,各连接处采用高强度紧固螺钉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副油箱内部和/或外部设有冷却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减速机箱体结构方面做了极大改进,由单油箱改为具有箱体、副油箱的双油箱为储油量大的匹配方型结构,箱体用于安装蜗轮蜗杆,为减速机的心脏部分,副油箱用于辅助箱体进行润滑油的冷热自循环,油箱和副油箱之间的共壁上设有实现润滑油冷热自循环的上油孔与下油孔,在润滑油冷热自循环过程中将减速机工作过程中蜗轮蜗杆之间滑动摩擦以及高速旋转产生的大量热量带走或散发出去,避免高温使得润滑油温升快或漏油及变质失效,进而避免因高温引起的缩短减速机的使用寿命问题;
2、由于副油箱不承受蜗轮蜗杆的重量以及冲击,模压有加强筋的铝合金副油箱壁厚可减少至箱体壁厚的1/5-1/4,强度增加,制造成本减少,同时,由于壁厚变薄及釆用散热加强筋,其散热性能将大幅度增加;
3、在减速机箱体的材质方面,下箱体根据工况设计或用户需求,并结合制造成本,可采用铸铁或铸钢与铝合金上箱体相联、复合铸件整体匹配加工;箱盖以及副油箱采用铝合金铸造或模压成型,相较于铸铁、铸钢,铝合金具有重量轻、散热快、易铸造、易模压加工、易焊接、承重比大的特点,采用铝合金制成的减速机箱体相对于现有技术重量轻、散热快,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由于散热效果的提高还具有将润滑油及蜗轮副的使用寿命数倍延长、节能环保等特点,高性价比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速机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速机箱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1、油箱;11、箱盖;12、箱体;13、密封盖;14、报警装置孔;15、轴承;16、高强度紧固螺钉;17、上油孔;18、下油孔;19、存碴槽;2、副油箱;21、副箱盖;22、副箱体;3、固定孔板;4、蜗杆;41、圆弧螺旋齿;5、输出轴;6、蜗轮;61、配合螺旋齿;7、数显控制板;8、蝶变国际时钟。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鸿森达铝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鸿森达铝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85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